最后4天台岛变天?赖清德摇上万人“以武拒统”,要跟解放军打城镇战,在这场长达10天9夜的演习中,一共有近2.2万人参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汉光”系列军演历来被视为台湾防卫能力的展示,而今年的“汉光41号”尤其引人注目,赖清德执意将演习规模扩大至2.2万人,演练时间长达10天9夜,重点放在城镇战术演练中。 官方解释称,这种演习是为了应对现代战争中“城市战”的复杂环境,强化部队在密集城区作战的能力,但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赖清德此举更多是一场政治动作,而非单纯军事考量。 7月26日的“大罢免”投票日临近,赖清德支持率出现明显下滑,借助“抗中保台”及军演声势转移岛内民众视线的意图显而易见,军事演习被包装成“捍卫台湾”的必备手段,实际则是在内政压力下进行的政治自我加持。 尽管演习规模庞大,但赖清德手中所能调动的资源却不容乐观,据报道,台军装备中仍有不少依赖美方过时的“毒刺”导弹,以及日本淘汰的VR模拟器等老旧训练设施。 面对现代战争的高科技需求,这些装备难以支撑真正高强度的城镇战,更令人担忧的是,台军的指挥通信系统极为脆弱。 一旦关键网络服务如“星链”出现短暂中断,台军的指挥协调将陷入混乱,甚至退回“飞鸽传书”时代的通讯模式,这对信息化战争时代的作战效能是极大削弱,令其面对真正的解放军攻势时极易处于劣势。 在台北街头,“反恶罢”的情绪日益高涨,许多普通民众并不热衷于成为政治博弈中的“炮灰”,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而非被绑架进“台独”战争的泥潭。 从民意来看,频繁的军事演习和政治口号并未获得广泛认同,反而加剧了岛内社会的分裂和恐慌,赖清德团队在推动激进军事政策的同时,可能忽视了民众对和平稳定的强烈诉求。 回顾1996年台海危机,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派遣航母舰队绕岛巡航,展示军事存在,但旋即撤离,显示出局势的短暂缓解性质,如今,解放军火箭军的实力已实现质的飞跃。 东风系列导弹从“快递”级别进化到如今的“闪送”,打击速度、精准度大幅提升,令对台军事压力空前。 在这样的背景下,赖清德试图绑架全岛百姓赌“台独”的做法,显得格外危险且脱离现实,即使“汉光”演习如火如荼,面对解放军的现代化军事威慑,台军的防御能力仍存巨大短板。 台海局势风云变幻,赖清德此时加码军演,既有政治急迫感,也暴露出台军与大陆军事实力差距,台岛能否在持续的紧张氛围中保持稳定,既取决于岛内政治力量的理智,也依赖于区域大国间的博弈平衡。 若真有冲突爆发,赖清德团队被指责“跑得最快”的预言,虽带有揶揄意味,却反映出岛内对领导层实际作战能力的质疑,民众更期待的是实质性和平,而非一场政治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