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泽连斯基再次制裁5家中企,一看数据,我笑了 当地时间 7 月 8 日,乌克兰总统

泽连斯基再次制裁5家中企,一看数据,我笑了 当地时间 7 月 8 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官网挂出一则声明,泽连斯基大手一挥,宣布对 5 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措施包括冻结在乌资产、吊销执照、禁止知识产权转让等 。理由是乌方在俄军无人机残骸中发现了这些企业生产的零部件,一口咬定中国 “变相军援俄罗斯”。 这出戏码看着眼熟吧?和美国炒作 “中国芯片威胁论” 如出一辙。乌方所谓的 “证据”,不过是在一架被击落的 “沙赫德” 无人机上找到了中国产的传感器和速度控制器。 可全球 70% 至 80% 的商用无人机本就由中国制造,这些零部件在国际市场流通时,买家怎么使用根本不受中方控制。就像你买了个中国产的手机零件,转手装到玩具飞机上,难道能算中国 “支持玩具军事化”? 更讽刺的是,俄军武器里 60% 以上的外国零部件其实来自美西方国家。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去年调查的 58 件样本中,67% 的外国部件是美国公司生产的,日本、德国企业各占 7%。乌方选择性失明,却盯着中国不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可泽连斯基前脚刚宣布制裁,后脚中国就用数据 “打脸”——2025 年 3 月,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粮食额从 1.4 亿美元骤降至 6 万美元,缩减比例高达 99.6%。 这还只是开始,随着中乌贸易协议的中止,乌克兰的铁矿石、葵花籽油等出口也将受到冲击,其经济支柱农业和重工业将遭受重创。 事实上,泽连斯基的制裁本质上是在向美国递交 “投名状”。特朗普刚宣布恢复对乌军事援助,乌方立刻送上 “制裁中企” 的大礼,试图换取更多武器支持。 但他没想到的是,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是有条件的。特朗普要求乌克兰在稀土、矿产资源开发上让步,甚至试图将乌克兰的重建资金与资源收益挂钩,这实际上是在掏空乌克兰的家底。 而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保持中立,既不拱火也不提供武器,这种公正立场反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最终催生了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企业的崛起;而泽连斯基对中企的制裁,也只会加速中国在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 正如英伟达 CEO 黄仁勋所说,美国的限制措施只会加速中国本土竞争对手的崛起。同样,乌克兰的制裁也无法阻止中国企业的发展,反而会倒逼中国加大对替代市场的开拓,进一步降低对乌克兰的依赖。 泽连斯基以为制裁中企能讨好美国,却忘了乌克兰的经济命脉早已与中国深度绑定。当中国市场关闭、贸易数据暴跌时,他才会明白,这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做法,最终受伤的还是乌克兰自己。 而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 “软柿子”,任何试图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都将遭到有力的反制。 这场制裁闹剧的最终结局,或许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而泽连斯基,恐怕只能在经济崩溃的边缘,为自己的短视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