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西方为啥不放过俄罗斯?因为一战二战都通过瓜分战败国,建立了地缘新世界,但冷战并未肢解大国,只是一场半吊子胜利,相当于冷战胜利果实,美西方只吃了一半。 一战打完后,德国被《凡尔赛和约》拆得七零八落,奥匈帝国直接解体;二战结束后,《雅尔塔协定》又重新画了欧洲地图,波兰往西挪了,德国被分成东西两半,日本连北方四岛都丢了。 这些“胜利者瓜分战败国”的操作,本质就是把对手彻底打趴下,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 但冷战不一样,苏联是自己“散架”的,不是被西方用枪炮打崩的,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器、联合国安理会席位和大部分地盘,但没经历过“被拆工厂”“被割领土”的彻底清算。 对西方来说,这就像吃蛋糕只咬了一口:苏联的军事威胁没了,可俄罗斯那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全球20%的天然气储量,还有能炸平美国十次的核弹头,全还在那儿摆着。 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说得直白:“不能让俄罗斯重新当欧亚大陆的老大,”这种恐惧让西方拼命往东扩,连乌克兰、格鲁吉亚这种俄罗斯的“传统后院”都要拉进北约,就是想用“地缘挤压”把俄罗斯彻底变成“二流国家”。 冷战刚开始那会儿,美苏吵架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谁更好”的意识形态之争,可1991年之后,这架吵着吵着就变了味,变成抢钱抢地盘的现实博弈了。 俄罗斯虽然放弃了社会主义,但没打算当西方的“小跟班”,它手里攥着全球10%的石油储量,天然气管道能直接通到欧洲,核武器还够把地球炸好几遍,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拒绝当西方的“资源提款机”。 就拿能源来说:俄罗斯想修“北溪-2”天然气管道,绕过乌克兰直接给欧洲供气,这直接动了美国的奶酪,美国一直想让欧洲买自己的高价液化天然气(LNG)。 2021年,美国联合德国把“北溪-2”项目搅黄了,转头就向欧洲推销自己的天然气,价格比俄罗斯的贵一倍,这哪是能源合作?分明是用“规则”卡俄罗斯的脖子。 科技领域也一样:美国禁止向俄罗斯卖高端芯片,想掐断俄罗斯军工产业的“现代化命脉”,这些操作说明,西方打压俄罗斯早不是为了“民主自由”,而是为了“谁说了算”。 冷战胜利在西方社会留下了“后遗症”,美国政客到现在还把苏联解体当成“自由民主的伟大胜利”,这种说法越传越神,最后成了“反俄就是政治正确”。 2016年特朗普想跟俄罗斯搞好关系,结果被骂得狗血淋头,连民主党都承认:“在美国政坛,骂俄罗斯是最安全的‘免死金牌’,” 更搞笑的是,这种“心理阴影”反而帮了中国的大忙,西方对俄罗斯越打压,俄罗斯就越往中国怀里靠,2022年俄乌战争一打,中俄贸易额暴涨40%,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储备里的占比从3%蹿到20%,西方原本想“孤立俄罗斯”,结果给中国送了个更强大的战略伙伴。 西方对俄罗斯的围堵,说白了就是“冷战思维”的绝症,他们接受不了一个“不低头、不分裂、不虚弱”的俄罗斯,就像接受不了中国崛起一样,但历史早就教过我们:拆对手家、防对方翻身、用规则卡脖子,这些招可能赢一时,但赢不了永远。 俄罗斯就算衰落了,也有1.4亿人口、170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6000枚核弹头,这些硬实力决定了它不可能被“驯服”。 西方要是继续沉迷于“半吊子胜利”的幻觉,最后只会把自己的战略资源耗光,而中国正好能趁机在科技、经济和规则领域偷偷发力,毕竟两个巨人打架的时候,最聪明的做法是蹲旁边练功——等他们打累了,世界早就不是他们的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