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欧关系有点热闹,稀土和贸易政策成了焦点。 欧盟那边急得不行,因为稀土短缺快把他们的生产线憋死了,还放话不解决就不访华。中国这边直接甩出一份对欧盟不锈钢加税五年的通知。
欧盟为啥这么急? 稀土这东西,别看名字土气,却是高科技的命根子。电动车、风力发电机、手机,哪样离得开?欧盟尤其依赖中国,98%的稀土磁铁都得从咱这儿进口。 2025年,他们库存告急,企业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德国车企、法国航空、新能源公司,都在喊原料不够,生产线要停摆。 6月25日,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在北京开记者会,公开给中国下了“最后通牒”:30天内解决稀土供应问题,不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访华计划就泡汤。这话说得挺硬,但底气咋样呢? 同一天,冯德莱恩在加拿大G7峰会上也掺和了一脚,手拿一块稀土磁铁跟各国领导人喊话,说中国拿稀土当筹码,得一起抵制。这种一边要资源一边指责的做法,外界看着都觉得有点拧巴。 欧盟为啥这么急?简单说,他们自己没招。稀土开采和提纯技术,中国全球领先,欧盟本土项目搞了好几年,进展慢得像蜗牛。 2025年《关键原材料法案》喊得响,但实际操作跟不上,德澳合资的稀土工厂到现在还没跑起来。依赖中国这么多年,现在卡脖子了,才发现手里的牌不够打。
中国不卑不亢加一手反击 面对欧盟的施压,中国没慌。6月26日,商务部出来表态,说稀土出口管制是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国际上都这么干,没啥好挑的。 他们还说,已经批了不少欧盟企业的申请,审批也在加速,但得说明用途,别偷偷流到军事领域。这话听着挺平和,但意思很清楚:想拿稀土?行,规矩得守。 与此同时,中国还加了道保险。新规要求稀土企业上报技术人员信息,限制他们出国。这招明显是防着欧盟打技术的主意。 稀土提纯这块,中国技术全球顶尖,欧盟早就眼馋,想挖墙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新规一出,等于告诉对方,别惦记咱的核心竞争力。
重头戏在6月30日,商务部直接放大招,对欧盟、英国、韩国、印尼的不锈钢钢坯和热轧板/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五年。这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 公告里说得很明白,欧盟不锈钢以前低价倾销,2019年市场份额从12%蹿到23%,把中国本地产业挤得够呛。复审一看,要是不加税,这帮家伙还得故技重施。所以这五年加税,既是保护自己,也是给欧盟提个醒。 2024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了最高38.1%的反补贴税,中国企业吃了大亏。这次不锈钢加税,明显是回敬一手。你搞我产业,我就让你也难受,贸易这东西,得公平,别老想着占便宜。
欧盟把自己玩儿尴尬了 欧盟现在有点骑虎难下。去年10月他们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弄得自己企业成本飙升,现在又得求中国给稀土救急。这种前后矛盾的政策,底下企业都看不下去了。 德国有个工厂老板就吐槽,说关税加完原料还拿不到,生意咋做?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反补贴税那事儿,德国、匈牙利就投了反对票,觉得这么搞迟早伤自己。 2025年前五个月,中欧贸易顺差1170亿美元,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锈钢出口商已经开始叫苦,比利时商人就说,丢了中国的订单,他们得少吃三分之一的饭。欧盟想在稀土上硬气,可经济上又离不了中国,这局面咋破? 再说他们自己的稀土计划,真是雷声大雨点小。技术不行,投资不够,环保要求还高,哪哪都卡着。反观中国,包头的稀土工厂效率高得吓人,每块磁铁都有追溯码,出口流程透明又规范。欧盟想摆脱依赖,没那么容易。
中国有啥底气? 中国这回硬气,不是没原因的。先说稀土,全球70%的产量在中国,提纯技术更是独步天下。欧盟急归急,但真撕破脸,他们替代不了。咱这边管制不是要卡谁,而是得保护资源和技术,这道理站得住脚。 再说不锈钢,反倾销税也不是乱来。欧盟低价倾销这事儿,有数据有证据,WTO规则也支持反制。中国不锈钢产业这几年也在升级,上海的企业已经能做高强度、耐腐蚀的车用配件,国际竞争力一点不差。加税这招,既保住自己市场,又给对方点颜色看看。 6月19日商务部长王文涛跟欧盟官员视频聊时也说了,合作可以,审批能加快,但得公平。这话听着客气,其实挺硬核。意思是你别一边加税一边要好处,天下没这道理。
这事儿看下来,中欧关系走到个十字路口。欧盟想用施压拿资源,结果发现中国不吃这套,还能反手打回来。他们的问题出在哪?一是战略短视,依赖中国这么多年,没好好发展自己产业;二是政策矛盾,加税伤了合作,又回头求人,显得没底气。 中国这边呢,靠的是实力说话。稀土技术、市场规模、政策执行力,都是底牌。加税通知一出,布鲁塞尔那边估计得头疼一阵子。冯德莱恩访不访华,还得看他们咋接招。 长远看,中欧还得合作,毕竟经济绑得太紧,谁也跑不了。但这合作,得平等,不能谁老想着压谁一头。这场博弈其实也提醒大家,全球经济的新规则不是靠威胁定的,得凭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