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生产线首公开!全球最强舰载机开始量产,性能全面碾压美军 歼 - 35 的生产线被公开了,这事儿在军迷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要知道,这款战机从最初的概念到现在能够量产,走过的路可不算短。 早年间,沈飞自筹资金搞了个 FC-31 项目,2012 年被曝光的时候,大家还戏称它是 “粽子机”,那会儿谁也没想到它能有今天的成就。 一开始,FC-31 定位是外贸型中型隐身战机,后来随着海军对五代舰载机的需求越来越明确,这项目才慢慢转向,经过十几年的打磨,在 2021 年正式被命名为歼 - 35,成了航母航空兵的核心装备。 在技术上,歼 - 35 的进步是实打实的,气动布局改得更合理了,结构强度也上去了,航电系统和隐身涂层都是新的技术。 最关键的是,它适应性很强,2024 年的时候,既在辽宁舰完成了滑跃起降试验,又在福建舰成功进行了电磁弹射测试,这意味着咱们国家的三型航母它都能适配,不管是滑跃甲板还是弹射甲板,都能派上用场。 从性能参数来看,歼 - 35 可不算传统意义上的中型机,说是重型舰载机也不为过,最大起飞重量能到 30.8 吨,以后换了涡扇 - 19 发动机,突破 35 吨问题不大。 雷达系统用的是氮化镓 T/R 组件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能到 250 公里以上,再加上各种光电瞄准系统和红外探测装置,感知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都挺强。 它的超音速飞行能到 1.8 马赫,以后换了发动机还能更快,隐身设计也比 F-35 更简洁,说是 “海上隐身突击平台” 一点不夸张。 和美军的 F-35C 比起来,歼 - 35 在不少地方都占优势。 现在歼 - 35 开始量产,部署规划也渐渐清晰,第一批应该会配给福建舰,后面还会装备新的电磁弹射航母。 辽宁舰可能还是以歼 - 15T 为主,山东舰大概会是歼 - 35 和歼 - 15T 混编,福建舰则主要用歼 - 35,这样就形成了多层次的作战体系。 有意思的是,咱们国家是现在唯一一个同时生产两款五代机的国家,歼 - 20 和歼 - 35 搭配使用,效果可不是简单相加。 美军的 F-22 和 F-35 因为技术差距大,没法像咱们这样混编,这可能会让他们在未来的空中对抗中有点吃亏。 美国媒体也注意到了歼 - 35,觉得它用了不少和歼 - 20 一样的技术,态势感知能力强,而且成本低,能部署更多数量,不过也提到它尺寸小,航程、雷达和武器载荷不如歼 - 20。其实这也正常,毕竟定位不同,各司其职就行。 从产能来看,歼 - 35 初期年产量大概 10-12 架,2026 年后应该能提升到 30-50 架,算上空军版和出口版,以后生产线成熟了,年产 80 架以上没问题,需求大的话突破 150 架也有可能。 出口版歼 - 35E 价格大概在 8000 万到 1 亿美元,加上配套设备也不超过 1.5 亿美元,性价比挺高,估计能吸引不少客户。 现在咱们的隐身战机规模越来越大,歼 - 20 数量已经超过 300 架,再过两年,加上歼 - 35,总数突破 500 架应该没问题,以前的歼 - 7、歼 - 8 这些老战机也快退役了,部队里先进战机越来越多,战斗力提升明显。 再看看国际上的情况,美国因为停了 F-22 的生产线,现在只能靠 F-35,可 F-35 问题不少,比如以色列用 F-35I 突袭伊朗的时候,航程不够,还得让 F-15I 冒险配合,要是伊朗防空系统再强点,损失就大了。 俄罗斯那边,苏 - 35 这些重型机虽然性能不错,但造价高,数量不够,俄乌战争里就有点力不从心,现在也开始考虑升级米格 - 35 补充数量。 总的来说,歼 - 35 的量产是个重要节点,它不仅让咱们的航母战斗力上了一个台阶,也在全球战机格局里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 和美军的舰载机比起来,歼 - 35 在性能上确实有优势,以后随着数量增加,咱们在远海作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