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报道,陈林酒后驾驶电动三轮车,将路边玩手机的19岁女生闫某诱骗至偏僻地段,两次强奸未遂后,闫某为躲避侵害掉入水塘。 傍晚时分,河南驻马店的一个村庄,19岁的女孩闫某正坐在路边玩手机,这个本该宁静的时刻,却因为一名酒后骑车的男子陈林,突然变得充满了危险。 因为是同村人,闫某并没有对他产生任何警觉,轻松地上了陈林的车,她完全没想到,自己即将被带到一个荒僻的无人地带,接下来等待她的将是可怕的暴力。 陈林露出真实面目,先后两次试图强行侵犯闫某,但都未能得逞,闫某在绝望中奋力挣扎,趁机逃跑,但由于过于惊慌,她不慎失足跌进了附近的河里。 如果事情仅止于此,这本是一起恶性强奸未遂案件,可陈林接下来的行为则彻底突破了人性的底线。 他并没有伸手去救这个在水中挣扎的女孩,而是担心她如果获救后会报警,因此,他拿起岸边的树竿,一次又一次地朝水中的闫某打去,试图阻止她爬上岸。 最终,闫某在河水中溺亡,而陈林则为了掩盖自己之前的罪行,选择了杀人灭口,这样的恶行,令人无法想象。 驻马店中院的判决结果引发了轩然大波:陈林因强奸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数罪并罚最终判处死缓,并限制减刑。 这一判决公布后,舆论迅速反应强烈,许多人认为,陈林的行为极其恶劣,应该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怎么可能仅仅是死缓? 检察机关认为该判决过轻,立即提出抗诉,而受害者的家属也无法接受这一结果,提出了上诉,幸运的是,正义的脚步并未停下。 面对检方的抗诉和家属的坚持,河南高院启动二审,经过对犯罪情节的重新审视和对新证据的采纳,二审果断推翻原判,将一审结果彻底“掰了回来”——改判陈林死刑,立即执行。 这一判决,让积压在公众心中的怒火找到了出口,网络上一片叫好,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为民除害”,是法律尊严应有的体现。 有人评论说,如果陈林在闫某落水后能有一丝人性,哪怕只是旁观,结局都可能不同,但他选择了最恶劣的方式。 也有人把矛头指向了一审的审判人员,认为如此明显的案情却做出争议性判决,应当被追责。 二审的改判,不仅告慰了逝去的生命,也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它有温度,也更有力度。 在极端残忍的罪行面前,任何形式的“酌情从轻”都必须慎之又慎,绝不能挑战社会公众的良知底线,一句“不死不足以平民愤”,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今年六月底,陈林被执行死刑,这起案件的法律程序终于画上句号,陈林案的尘埃落定,留下了一声长长的警钟。 信源:法治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