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40集电视连续剧《大浪淘沙》非常好,把党史形象化、具象化、生活化、生动化,让人感

40集电视连续剧《大浪淘沙》非常好,把党史形象化、具象化、生活化、生动化,让人感慨万千。   第一,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党的成立,真的太难了!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本来就是几乎一穷二白的国家,一群收入并不太高的知识分子,想建立一个政党,宣传费、组织费、教育费、聚集费等等等等,需要大量的资金,大量的人力。面对资金不够、人员不足,怎么搞?国内6个小组:北京、上海、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国外两个:日本、欧洲,这些党员,如何组织起来,确实困难重重。那个时候的中国,有数百个党派,几乎每天都有新党派成立,也有旧党派消亡。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一片沙滩上成立起来了。   第二,1921年7月,李汉俊、李达“二李”主导了党的一大,“会悟办会务”,李达的妻子王会悟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党的一大,13位代表中谁的年龄最大?有人说是董必武董老。不对,董必武生于1885年,比朱总司令大一岁,比老蒋大二岁,1921年一大召开时36岁。一大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为28岁,伟人教员正好是平均年龄,28岁。13位代表中,年龄最大者是何叔衡,湖南代表,教员一师的同学,他生于1876年,牺牲于1935年,享年59岁,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时年已45岁。就是在中共第一批53位党员中,他也是名列第一,比党的创建者陈独秀还年长3 岁,绝对是党内元老。   第三,13位代表何去何从? 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 北京小组:张国焘、刘仁静。张代表李大钊先生,选为组织委员。 武汉小组:董必武、陈潭秋 长沙小组:毛泽东、何叔衡 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小组:陈公博 旅日小组:周佛海 陈独秀指派:包惠僧 人生结局: 1、坚持革命至新中国建立者2人,毛泽东与董必武,走上天安门城楼。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成功,1949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参与建国筹备,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2、为革命牺牲者4人。 (1)王尽美(济南):为革命积劳成疾,1925年因肺病逝世,年仅27岁。 (2)邓恩铭(济南):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时年30岁。 (3)何叔衡(长沙):1935年红军长征时留守苏区,后在福建长汀突围战中壮烈牺牲。 (4)陈潭秋(武汉):1943年,与毛泽东弟弟毛泽民一起,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 3、脱党者3人,但情况各有不同。 (1)李达:1923年因与陈独秀意见分歧脱党,从事教育工作,后来重新入党,为革命做出卓越贡献。 (2)李汉俊:1924年被开除党籍,1927年遭军阀杀害。 (3)包惠僧:1927年脱党,后任国民政府官员。 4、叛徒4人。 (1)张国焘:1938年叛党,投靠国民党,冻死于加拿大。 (2)陈公博,抗战期间投靠汪伪政权成为汉奸,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枪毙。 (3)周佛海:抗战期间投靠汪伪政权成为汉奸,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枪毙。 (4)刘仁静:1929年因托派问题被开除,后成为国民党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