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一货车司机运一车蒜苔经过高速站,走的是蔬菜免费通道,刚准备走,不料,司机竟被收费员拦下,说要收过路费28元,理由是:这是花,不能走蔬菜免费通道。司机当场懵圈:"你没吃过蒜苔?你不是农民啊?"工作人员坚持细长杆茎像花,硬要收费。两人掰扯半天,直到拿实物比对才确认是蒜苔放行。司机吐槽:"钱不多,但指蒜苔为花太离谱!"网友炸锅:"下次卖西兰花得带鉴定材料?" 7月8日,据名城苏州报道,货运司机王师傅(化名)驾驶货车运载蒜苔途经四川眉山符溪收费站。在通过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运输免费通道)时,收费员小李(化名)要求其停车查验货物。 王师傅明确表示所载货物为蒜苔,但小李认为蒜苔“属于花,不属于蔬菜”,不符合绿色通道免费政策,要求缴纳28元通行费。 王师傅当场质疑:“你没吃过蒜苔吗?”并强调蒜苔是常见蔬菜。 小李坚持己见,指出“部分花的根茎与蒜苔形态相似”,需按非绿通货物收费。 经进一步实物比对,小李最终确认货物确为蒜苔,予以免费放行。 事后王师傅表示,费用虽小,但收费站应“讲道理”,避免主观误判,同时肯定工作人员认真态度,建议未来查验应结合实物实际,而非仅凭外观臆断。 对此,有网友说,当收费员说蒜苔是花时,其实在提醒我们,所有免费午餐都有代价。可能是28块钱,也可能是九年义务教育白上了! 那从法律角度这件事如何评析? 《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2022年版)明确将“蒜苔”列入“葱蒜类蔬菜”,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即属于绿通免费范围。该目录由农业部、交通部等三部委联合制定,具有强制效力。 收费员称蒜苔是“花”而非蔬菜,暴露出法律分类与生活常识的脱节。 植物学中,蒜苔是大蒜成熟后抽出的花茎,但农业流通领域始终将其作为蔬菜销售食用。法律对农产品的分类不按生物学标准,而基于经济用途。 收费员混淆了科学概念与法律概念。目录将蒜苔划为蔬菜,本质因其是烹饪原料而非观赏植物。若按“形态似花”逻辑,菜心、西兰花等均可被拒免费,显然违背政策初衷。 工作人员要求“先缴费再核验”,折射出程序僵化与效率至上的倾向。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针对个别地方对鲜活农产品品种理解不一致、查验尺度把握不统一,产生的一些争议,交管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服务水平的通知》,强调针对部分蔬菜水果品种名称相近、外形相似或存在别名、商品名,导致识别认定口径不统一的问题,经商有关部门,按照“大众化、入口吃,易腐烂、不耐放,种植广、销量大”的原则,制定了相关标准,要确保所有符合标准的鲜活农产品正常享受“绿色通道”政策。 同时,指导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加强一线收费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一线人员政策理解和执行能力,确保“绿色通道”政策严格规范实施,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实务中,绿通查验还需以货物实际属性为准。对易混淆农产品,应结合外观、气味、运输单据等综合判定,必要时取样检测。 收费员存在三重瑕疵: 一是,以偏概全,因部分花茎形似蒜苔,便推定所有细长茎状物均为花。 二是,举证倒置,要求司机自证“非花”而非主动核查。 三是,程序颠倒,试图先收费后查验,与“免费优先”政策相悖。 显然,收费员在执行收费标准时,存在唯心主义,尚未做到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即便王师傅所装载的蔬菜不属于常见类,甚至不在目录中,也要参照原则性标准合理评判。 农产品目录无法穷尽所有变种,故在实务中,收费员或有一定裁量权,但裁量必须遵循政策本意,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成本,将蒜苔剔除免费范围,显然背离该目标。 对此,大家怎么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