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男子高考考了575分,离父母要求的985、211院校相差甚远,被父母扫地出门并断了生活来源。男子找到调解员,父母依然表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给了他两条路,要么复读,要么出门打工。
据风芒新闻7月8日报道,小凯原本是长郡学校的尖子生,可是后来迷恋手机,晚上都要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这让父母和老师苦不堪言。
不过小凯的底子比较好,最后高考选考物理类,也考了575分。这在普通家庭都觉得很不错了,至少能够上一本。
可是小凯的父母却不满意,因为他们一心想让他考985和211院校,而这个分数离他们的要求甚远,于是不满地将小凯扫地出门。
小凯原本以为父母只是说说而已,没当一回事,后来发现家里的水、电、气都被父母有意耗尽后不再充值,让小凯在大热天里没有空调吹,没有煤气可用,更不能洗澡。
小凯也是倔脾气,父母越是这样,他越不当一回事,直接摔门而出。
可是在外面待够了,回来的时候门却打不开了,原来密码锁被换了。他赶紧给妈妈打电话,对方冷冷地说:“我在出差,不要打扰我。”
小凯说:“那你告诉我密码呀。”妈妈也不以为然地说:“我不知道呀,你问我干嘛?”
小凯这才意识到,原来父母来真的了。这可怎么办?家门都进不了,更别说给自己钱用了,父母完全断了他的生活来源。
后来小凯带着调解员来到了爸爸的单位,爸爸也是气呼呼地说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承认他以前还是很努力的,成绩也不错,但是他的态度不行,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而且他还不承认自己错了。”
“如果他认真学习,不迷恋手机,我们的要求他是很容易达到的。他一直都是尖子生,可是他偏不,就是逆反心理,和我们对着干,现在只考了575分,这样的成绩我们不满意。”
最后爸爸也退一步说道:“我们给他三个选择,第一就是复读,通过努力考到我们所要的结果;第二就是在县里打工,找一个包吃包住的,他能挣钱养自己了,我们各自安好,眼不见心不烦;
如果觉得县里的工资低,小凯也可以到长沙去,我们给他出路费,让他自己去自力更生。我们对他也不抱任何期待,只需要他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足矣。”
小凯现在也在气头上,觉得没有哪一对父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虽然自己没有考到很高的分数,但这个分数能上一所不错的一本,父母为什么就不知足?
他还吐槽道:“他们就是有意断掉家里的水、电、气,有意给自己难堪。他们为什么就不换位思考一下呢?自己虽然迷恋手机,但是也没有完全丢掉学业呀,要不然也不可能考575分。”
当然,双方会进一步组织调解,尽量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因为如果再僵持下去,生怕小凯心里造成阴影,到时候悔之晚矣。
网友们看到后也议论纷纷,一部分人觉得小孩的父母不知足,考得相当不错了,这是一般家庭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你们怎么就不为孩子欣慰呢?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小凯有那个实力就应该更加努力,高三的学业虽然繁重,但是拼一拼就过去了,能够上985、211院校不是很好吗?也不是说父母逼他,父母也是为他的未来着想。
一、父母扫地出门并断了生活来源的行为合法吗?
根据《民法典》第1067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义务,对于已成年但尚在接受高中及以下教育,或者丧失、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父母仍有抚养义务 。
小凯刚高考结束,若后续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打算,从法律角度,父母此时断了他的生活来源并扫地出门不太合理。但如果父母能证明小凯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法院在判定时会综合考虑。不过在小凯升学的过渡阶段,这种做法可能不被法律所支持。
二、父母强迫孩子复读违法吗?
根据《宪法》中公民享有受教育权,以及《民法典》中关于民事主体具有自主决定民事行为的相关规定,孩子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复读,父母不能强制孩子复读,否则可能侵犯孩子的受教育选择权等权利。
若小凯未成年,父母有监护和引导其教育的责任,但也不能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只能在合理范围内沟通引导。
三、孩子面对父母这些行为,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小凯可以先依据《人民调解法》,请求居委会、村委会或者其他相关调解组织介入调解,与父母协商解决问题。若协商不成,因为涉及到抚养、教育等问题,可依据《民事诉讼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但诉讼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家庭矛盾,在选择时需综合考虑家庭关系和诉讼成本等因素。
对于这件事,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文中人物均为化名,素材来源于风芒新闻2025年7月8日报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