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特朗普对华发起前所未有挑衅,以敲山震虎之势,全面压迫中国。 从2018年发动贸易

特朗普对华发起前所未有挑衅,以敲山震虎之势,全面压迫中国。 从2018年发动贸易战开始,特朗普就像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不断加码对华施压。 2025年4月,他再次祭起“对等关税”大棒,对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等关键产品加征34%关税,还威胁要把税率提高到145%。 不仅如此,他还逼着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签订协议,要求这些国家在供应链中减少中国元素,否则就加征高额关税。 比如越南被迫接受20%和40%两档关税,柬埔寨虽然没公布具体条款,但明眼人都知道是在替美国当“马前卒”。 这种“连横”策略的核心,就是想通过拉拢盟友孤立中国。特朗普政府甚至直接向泰国、印尼施压,要求审查中国投资,阻止中国企业进入半导体等关键领域。 简单来说,美国就是怕中国抢了它的“饭碗”。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供应链,从芯片到新能源汽车,从光伏到5G,中国在多个领域已经和美国正面竞争。特朗普心里清楚,要是让中国继续发展下去,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就得动摇。 关键的是中国还掌握着美国的“命门”——稀土。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而稀土是制造F-35战斗机、导弹制导系统等尖端武器的关键材料。 今年4月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军工企业直接慌了神,F-35生产线一度停工,连特斯拉的电池供应都出了问题。所以特朗普才会先对华加征关税,再用解除限制当筹码,想逼中国在稀土问题上松口。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但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 中国的供应链韧性远超美国想象。过去8年,中国中间品出口占比持续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增长,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 就算美国施压,很多企业也不愿意离开中国,因为这里有最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比如特斯拉上海工厂,不仅供应中国市场,还出口到欧洲,要是搬到东南亚,成本至少增加30%。 但中国早就开始布局“双循环”战略。既能加大内需,激活国内市场;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沿线国家建立更紧密的供应链合作。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2%,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出口量更是翻倍。美国想孤立中国,结果反而把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向了新高度。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看似凶猛,实则是黔驴技穷。中国用稀土管制、关税反制、供应链多元化这“组合拳”,打得美国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