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中国航空工业推创新理念: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孙聪院士阐述通用化核心路径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中国航空工业提出的“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理念,由歼-15总设计师孙聪院士在多个场合阐述,其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战斗机研发和生产模式的变革。以下结合公开信息对这一战略进行深度解析:

一、核心理念:软硬件解耦与敏捷迭代

平台化设计

模块分离:将战斗机拆分为“基础平台”(机体结构、发动机等硬件)和“功能模块”(航电系统、武器控制等软件化功能),实现类似手机的硬件平台与操作系统分离。

快速升级:平台更新时,只需加载新功能模块即可生成新机型,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孙聪指出,传统战机研发需15-20年,而未来对手可能5年推出新一代装备,现行模式易导致技术落后。

生产模式革新

智能化制造:借鉴消费电子产业的自动化流水线经验,目标实现“单日多架”的高效产能,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参考小型无人机已实现的手机级生产效率)。

迭代周期压缩:推动战机像手机一样“年更小升级、3-5年大改款”,适应现代战争快速迭代需求。

⚙二、技术支撑体系

AI与软件定义能力

智能决策系统:未来舰载机将深度融合AI,实现从目标探测、攻击到撤离的全流程自主决策,提升作战效率。

开放式航电架构:采用通用硬件平台和可拓展软件接口,支持雷达、电子战等功能的“即插即用。

数字化制造技术

3D打印与柔性生产线: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快速生产复杂部件,结合模块化装配线实现多型号混产(参考运-9运输机的智能化生产线实践)。

供应链国产化:规避国际制裁风险,关键部件如发动机(涡扇-10系列)、雷达(乌塔姆AESA)实现自主可控。

三、战略意义与挑战

战略优势

缩短研发周期至对手的1/3-1/4,应对“技术突袭”能力大幅提升。

产能爆发潜力可形成规模压制(参考中国小型无人机占全球70%市场份额的产业基础)。

现实挑战

技术整合难度:软件化需突破机载系统实时性、安全性瓶颈(如飞控软件容错率需达99.9999%)。

成本控制:模块化初期研发投入激增,需通过规模化摊薄(参考“光辉”战机因成本失控导致定位尴尬的教训)。

四、国际语境下的对标

对手能力参照

美国六代机计划(NGAD)同样强调“开放式架构”,但中国在制造效率与迭代速度上已显现优势(如歼-20衍生型号频出vsF-35升级缓慢)。

印度“阵风”因缺乏体系支撑,实战中被巴方歼-10CE搭配霹雳-15压制,印证单一装备难抗系统化代差。

产业生态独特性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电子制造链,为“手机模式”提供底层支撑(如华为通信技术向航空领域迁移)。

五、公众认知与行业展望

舆论反响:军迷群体普遍认同技术变革必要性,部分观点期待形成“成飞vs沈飞”的技术竞合生态。

专家预判:孙聪强调此为“未来梦想”,需分阶段推进——近期聚焦无人机全自动化生产,中长期突破有人战机软件定义能力。

结语

“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并非简化工业流程,而是通过模块化设计、软件定义功能和智能制造重构航空工业范式。其成功实施将颠覆传统空战规则,使中国从“技术追随”转向“标准制定”。当前技术窗口期下,能否实现从“生产革命”到“作战革命”的跨越,将成为大国空中力量博弈的关键变量。

转自:全球AI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