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党建红”引领“产业绿” 三亚环农集团特色“方程式”构建赤草村乡村振兴“新模型”

转自:人民网-海南频道

人民网三亚7月7日电三亚环境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亚环农集团”)作为定点帮扶单位结对帮扶赤草村,2024年评为三亚市优秀定点帮扶单位。三亚环农集团以“党建红”引领“产业绿”,用“五个振兴”协奏曲奏响赤草村乡村振兴“加速度”,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环农样板”。通过创新林下文昌鸡养殖项目创收超20万元,疏通新田路排水沟、建设星光路过路暗涵,从林下鸡产业的“从0到1”到村容村貌的“蝶变跃升”。

构建乡村振兴“环农方程式”挂出10项“田间地头”任务

三亚环农集团紧扣“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战略目标,制定10项重点帮扶任务,推动林下文昌鸡等特色产业激活经济动能,开展消费帮扶拓宽农产品销路,升级新田路、星光路等基建改善民生。集团党委领导带队深入赤草村调研8次,结合村“两委”及村民意见,精准匹配需求。依据赤草村林地资源优势,敲定林下文昌鸡养殖与扫帚苗种植等“一村一品”产业方案,确保每项任务都扎根村情实际。

三亚环农集团成立帮扶领导小组,2024年召开8次专题会议部署工作,形成“党委统筹-部门联动-驻村落实”的闭环机制。党委书记时亚南实地调研文昌鸡养殖基地时,现场提出借助集团“菜篮子”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针对星光路雨季积水难题,党委副书记曾山协调9.94万元援建过路暗涵,彻底解决26米主干道的排水顽疾。这种“挂帅出征、现场办公”的模式,推动建筑垃圾清理、农田灌溉等12项民生工程落地。

林下鸡变身“黄金产业”村民端稳“服务业饭碗”

三亚环农集团创新推出“村委会+工作队+脱贫户”联动模式。“博士村长”团队开设“田间课堂”,手把手传授林下养鸡技术;村委会动员村民以土地入股,工作队争取20万元启动资金。2024年10月,首批2238只文昌鸡出栏即售罄,为村集体创收11万元;次年4月第二批1998只鸡再获9.39万元收益,两季累计卖出4236只。如今该项目已成为赤草村支柱产业,养殖规模扩大至5000只,带动5户脱贫户稳定增收。

为破解村民就业技能短板,环农集团联合区人社局举办育婴员、餐厅服务员培训班,120名村民通过“理论+实操”培训掌握职业技能。脱贫户李梅参加育婴员培训后,成功入职三亚市区家政公司,月薪从1500元提升至4000元;村民王芳凭借餐厅服务技能进入景区餐饮部,实现“家门口就业”。培训不仅让村民适应现代服务业需求,更催生12名“乡村技能带头人”,带动邻里参与产业发展。

解决村民“急难愁盼”民生问题治理升级焕新乡村面貌

土地复耕激活“沉睡资源”。三亚环农集团投入8.5万元清理1.8亩撂荒地上的建筑垃圾,村民黄永光复耕后种植豆角,首季收入近万元,撂荒地变身“增收田”。

基建升级打通“幸福路”。三亚环农集团援建及协调使用村委会服务群众经费累计投入30万元,新建150米新田路排水沟、26米星光路过路暗涵,根治雨季积水问题。脱贫户李森盛家门口不再“水漫金山”,逢人便说“现在下雨也能放心出门”。

兜底保障筑牢“安全网”。精准帮扶12户困难家庭,为5名大病患者申请医疗救助。村民董开棚获助后加入公益性岗位,“看病不愁、就业有岗,日子有了盼头”。

积分制+村规民约激发自治活力。三亚环农集团推行“环境维护+志愿活动”积分制,村民可用积分兑换大米、食用油等物资。刘阿姨积极打扫卫生攒下200积分兑换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带动全村主动参与垃圾清运;修订村规民约融入“红白事从简、邻里互助”条款,村民陈大叔母亲过世时,邻里按村规帮忙操办丧事,节省开支5000元。如今赤草村巷道整洁、鸡鸭入笼,积分墙成了“文明风向标”,村民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振兴”。

从林地散养的“土凤凰”到贯通村野的“幸福路”,三亚环农集团用脚丈量民情、用智激活产业,让赤草村蜕变为自贸港乡村振兴的“示范田”。(熊淑婷、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