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政治算计?“大法官”审查投票定在大罢免前一天,蓝营发声】 台民意机构本周将审查“大法官”人事案,25日人事同意权投票,隔天26日为大罢免投票日。有不具名政治人物坦言投票意向会将大罢免冲击纳入考量;国民党民代翁晓玲也指出,先看被提名人答询表现,表现不佳者,社会也不会接受,若封杀表现好的人选,会被怀疑政治操作。 台民意机构去年12月24日进行审查“大法官”人事案,赖清德提名人选全遭否决。赖办今年3月21日提名蔡秋明、苏素娥、萧文生、郑纯惠、林丽莹、陈慈阳、詹镇荣7位为“大法官”,本周将于台民意机构审查人事案,并于7月25日投票。不过,隔天26日就是大罢免投票,两者是否连动,引发讨论。 翁晓玲表示,“大法官”同意权的投票结果多少会影响到隔天的大罢免投票,但不会有极高的杀伤力。三天的质询,他们会让“大法官”被提名人就一些议题表达立场,其表现会影响到选民的认同。 翁认为,被提名人若表现不佳,选民也不会支持,但如果其中几位表现不错,而蓝营把这些人封杀的话,会让民众觉得太政治操作,关键在“大法官”答询表现。 民进党民代沈伯洋声称,民众现在要罢蓝是因为他们过去做的事情,这一个月表现再怎么好,跟过去做的坏事一点关系都没有。民进党民代锺佳滨也称,在朝野对抗格局下,台民意机构不可能用正常方式审查,对于恐被罢免的蓝营民代来讲,给过也救不了他,不给过也不会更差。 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苏子乔认为,这次提名的“大法官”被提名人陈慈阳、萧文生有一些政治色彩外,其他实务界出身的司法人员若被在野全面封杀的话,恐增加仇恨值,国民党最好的反罢作法,就是实质审查,剔除政党色彩浓厚的人选,放行较无争议的人选。(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