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22年,何超琼说:香港回归的时候,我爸爸跟我打赌,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多少年可

2022年,何超琼说:香港回归的时候,我爸爸跟我打赌,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多少年可以超越香港?我说,不敢说是超越,应该是大家定位不同,我认为差不多要15年,我爸爸说,永远不可能,50年也超越不了。 这句话放在当时或许有人相信,但现在看来,却是有些不自量力了。 那会儿香港确实厉害,金融市场能跟纽约、伦敦叫板,外资进出自由,转口贸易做得风生水起,整个城市像台精密仪器,在国际经济圈转得顺滑。 上海呢?90 年代初还在啃硬骨头。 浦东那会儿多是农田和棚户区,经济发展并不发达,就连浦东在当时,也还么有发展起来。 1991 年南浦大桥通车,才算把浦东和浦西连起来,真正的开发热潮要等 1992 年才起来。 何鸿燊敢说 50 年超不了,不是没道理。他从白手起家到攒下家业,见过太多风浪。 香港的优势不只是高楼和钞票,是几十年攒下的国际人脉、规则体系,这些东西当时的上海确实没有。 就像老匠人手里的独门手艺,外人看着简单,学起来才知深浅。 但何超琼看的是另一回事。 她常往内地跑,亲眼见浦东从荒地冒出塔吊,东方明珠 1994 年竖起来,金茂大厦 1997 年动工,这些钢筋水泥里藏着的冲劲,让她觉得 15 年不是空谈。 后来的事大家慢慢都看到了。 上海搞自贸区,外资进来方便了;推科创板,科技公司能融资了;长三角的工厂给它当后盾,金融和实体经济拧成一股绳。 2010 年,上海 GDP 第一次超过香港,到 2021 年,这个差距拉得更大,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里,上海也跑到了香港前面。 香港这边呢?麻烦不少,金融和房地产占了经济大头,制造业早就没了影。 转口贸易被新加坡、深圳分走不少,新兴产业又没跟上,像个捧着老账本的掌柜,算不清新生意。 这让我想起深圳和广州,十几年前,谁能想到深圳能超过广州?广州有广交会、老商圈,根基多稳。 但深圳抓住了互联网、科技的风口,华为、腾讯这些企业一冒头,GDP 噌地就上去了。 现在俩城市各有各的活法,广州管商贸,深圳搞创新,倒也相得益彰。 何鸿燊后来也变了想法,看到内地机会多,赶紧加大投资。 他可能慢慢明白,时代变了,内地不是当年的样子,上海的崛起不是抢了香港的饭碗,是中国经济这块蛋糕做大了。 如今再看,说上海 “超越” 香港其实不太准,上海是内地的龙头,连着长三角的工厂、14 亿人的市场;香港还是国际窗口,外资进中国、中资走出去,还得靠它。 就像一个家里,老大主内把日子过好,老二主外把人脉打通,谁也离不了谁。 何超琼说 “我们都错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当年赌的是 “谁超过谁”,现在看,两座城市早走出了输赢的框架,在国家这盘大棋里,各自落子,相互帮衬。 这或许比单纯的数字高低,更有看头。 难道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