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临近19时,四名持枪歹徒冲进鹤岗南山矿值班室,企图抢劫百万工资款。以孙海波为首的这四名歹徒,不仅凶残,而且极其专业。 孙海波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亡命之徒,而是一个有着丰富犯罪经验的惯犯。在1995年的南山矿抢劫案之前,他和同伙已经多次犯下重案。1990年12月,孙海波与田原联手杀害了一名警察,抢夺了枪支,这为他们日后的犯罪提供了武器来源。1992年,他们又抢劫了另一家矿场的工资款,获利18万元。这些经历不仅让他们积累了作案经验,也让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们学会了如何踩点、如何掩盖行踪,甚至如何利用伪装逃避追捕。 这四名歹徒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长期观察和筹划,才将目标锁定在南山矿。这里的工资款数额巨大,且矿区地处偏远,警卫力量相对薄弱,成了他们眼中的“肥肉”。孙海波作为头目,负责制定计划,田原、田雨和闫文宇则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小团伙。 1995年1月28日晚,歹徒们驾驶一辆抢来的吉普车,悄然进入南山矿区。他们手持猎枪和小口径步枪,直扑值班室。值班室内的警卫正在轮班,毫无防备。孙海波带头冲入,枪声随即响起,警卫们猝不及防,瞬间倒下。为了确保无人反抗,田原和田雨对倒地的警卫进行了补枪,手段极其残忍。 然而,事情并未按计划顺利进行。孙海波没想到,当晚有四名警卫不在值班室,而是在旁边的仓库里闲聊。仓库不仅存放着百万工资款,还有两支冲锋枪。枪声惊动了这些警卫,他们迅速锁门,拿起武器反击。面对冲锋枪的火力,歹徒们无法靠近仓库,只能徒劳地尝试强攻。 情急之下,孙海波决定使用炸药包。他点燃导火索,想炸开仓库门,但警卫们冷静应对,合力顶住门板,成功夹断了导火索。眼看抢劫无望,孙海波下令放火,点燃值班室的家具,试图销毁证据后撤退。在逃跑途中,田原被警卫张永华击中,伤势严重,无法随队离开。为了防止田原被捕后供出同伙,孙海波果断朝他头部连开两枪,将其当场杀死。这一举动既暴露了他们的冷血,也为警方日后的侦破埋下了线索。 大火被扑灭后,警方清理出现场,发现11具尸体。其中10具是牺牲的警卫,另有一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格外引人注意。起初,警方以为这是矿上职工,但排查后否定了这一猜测。专案组转而推测,这可能是歹徒之一留下的。法医检查发现,这具尸体头部有两处枪伤,弹道重合,显然是被同伙补枪灭口。更关键的是,尸体左眼部有明显特征,疑似斜视,这成为案件的第一个突破口。 然而,歹徒的狡猾超乎想象。孙海波早有准备,早在半年前就为同伙制造了不在场证明:田原谎称去韩国打工,闫文宇伪装外出经商,实际上都藏在鹤岗的出租屋内。初次排查时,警方未能识破这些伪装,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2月13日,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崔道植抵达现场,案件迎来了转机。崔道植通过弹道分析,确认警卫张永华曾击中田原。他还建议对烧毁的尸体进行彻底清洗,检查是否有纹身。法医在清洗后,发现尸体左上臂有一块龙形纹身。这一证据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案件的缺口。 警方迅速行动,将纹身照片复印400份,分发到各地派出所和看守所,要求确认身份。不久,一名看守所管教认出纹身属于田原,因为他左眼斜视且有犯罪前科。警方据此锁定了其余三名歹徒:孙海波、闫文宇和田雨。 通过对田原家属和孙海波妻子的调查,警方掌握了三人的藏身地点,迅速将其抓捕归案。审讯初期,三人试图靠不在场证明抵赖,但警方用家属证词戳穿了谎言。闫文宇首先崩溃,交代了抢劫的全过程,并供出了作案车辆和武器的藏匿地点。警方在鹤岗文化路附近一栋楼内,找到了大量枪支弹药,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面对铁证,孙海波最终认罪,交代了所有犯罪事实。从抢劫前的踩点,到当晚的实施,再到撤退时的灭口,他事无巨细地供述了一切。这起案件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