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50多个国家开始站队,美国这才意识到,中国布局12年的大棋局已经成型。当全世界还

50多个国家开始站队,美国这才意识到,中国布局12年的大棋局已经成型。当全世界还在争论“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时,美国匆忙推出“印太经济框架”来应对。很多人认为中国只是在修路架桥、白花钱,其实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一带一路”这个始于 2013 年的合作框架,经过 12 年的深耕,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网络。而美国匆忙推出的 “印太经济框架”,却在一片质疑声中陷入僵局。 很多人以为一带一路就是修路架桥,其实这种理解太片面,截至 2025 年,中国已与 150 多个国家和 30 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覆盖全球 83% 的建交国。这些合作不仅包括港口、铁路等硬件设施,还涉及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 比如哈萨克斯坦的里海沥青厂,原本年产能只有 100 万吨原油,经过中国企业中信建设的改造,产能提升至 150 万吨,沥青产量增加 50%。这些沥青直接用于哈萨克斯坦的公路建设,助力该国成为欧亚交通枢纽。 在东南亚,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从 “陆锁国” 变为 “陆联国”,货物运输成本降低 40% 以上。泰国、越南等国也在积极推进与中国的铁路项目,未来整个中南半岛将形成统一的铁路网。这种互联互通带来的不仅是物流效率提升,更催生了跨境电商、旅游等新经济形态。 面对一带一路的快速发展,美国在 2022 年推出 IPEF,试图通过规则制定来削弱中国影响力。但这个框架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IPEF 有 14 个初始成员国,却不包含中国,且缺乏实际的贸易优惠措施。美国试图通过供应链重组、数字贸易规则等议题来拉拢盟友,却不愿开放市场。 印度作为 IPEF 的关键成员,在 2022 年就因 “看不到好处” 退出贸易支柱谈判。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也对 IPEF 的劳工和环境标准提出质疑,认为这些要求脱离发展中国家实际。截至 2025 年,IPEF 在贸易领域的谈判仍无实质性进展,反而暴露出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利益分歧。 相比之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却在加速,2024 年 10 月,中国 — 东盟自贸区 3.0 版谈判实质性结束,双方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深化合作。2025 年 1-5 月,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 22.2%,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增长 22.1%。这种务实合作让东盟国家实实在在受益。 美国推动 IPEF 的背后,是试图在印太地区构建一个排除中国的 “经济小圈子”。这种阵营化策略与亚洲国家的发展需求背道而驰。正如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所言,亚洲国家没有对抗美国的意图,但也不会被单边行动左右。 金砖国家的扩容就是最好的例证,2025 年,印尼正式加入金砖,金砖成员国增至 11 个,覆盖全球 40% 的人口和 30% 的 GDP。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也申请成为金砖伙伴国。这些国家看重的,是金砖机制提供的平等合作平台和发展机遇。 在太平洋地区,中国与岛国的合作同样成效显著,2025 年 5 月,中国与 10 个太平洋岛国签署多项协议,涵盖气候变化、农业、卫生等领域。这种 “大小国家一律平等” 的合作理念,与美国的霸权逻辑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短期工程,而是着眼于未来的系统性布局。12 年来,中国通过 “硬联通”基础设施、“软联通”规则标准、“心联通”人文交流、三管齐下,构建起覆盖全球的合作网络。 在硬件方面,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 25 个国家的 211 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中国中西部 18 个省区市。2025 年 1-4 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 91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7.7%。这些投资不仅带来经济增长,更提升了当地的发展能力。 在软件方面,中国与东盟、金砖国家等共同制定数字贸易规则、碳足迹标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2025 年 4 月,金砖国家发布《贸易发展与标准合作倡议金砖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标准化促进贸易便利化。这种规则制定权的争夺,才是中美战略博弈的核心。 当美国还在中东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焦头烂额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已在全球落地生根。50 多个国家的选择,不是简单的站队,而是对一种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认同。这盘布局 12 年的大棋局,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