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上海滩的郭家拍了一张全家福,子女们衣着讲究,颜值能比过明星。可谁也没想到,短短两年后,郭家就搬到了美国,只有四女儿郭婉莹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一辈子。
1909年,郭婉莹出生在悉尼,父母是爱国华侨,生意做得很大。六岁那年,全家搬回上海滩。郭婉莹从小就被教导:“做人得像花儿一样,看着漂亮,心里还得有骨气。”这句话,她记了一辈子。
1920年,郭婉莹进了上海滩贵族学校中西女塾,学洋文、算术,还练唱歌、礼仪。她性子要强,弹琴、跳舞都要做到最好。十九岁那年,她本想出国读书,可父亲却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个富商的儿子,郭婉莹却看不上,直接退婚,还气得对方掏枪。郭婉莹冷笑一声:“有本事开枪啊!”对方吓得枪都拿不稳。退婚后,她直接去了北平,在燕京大学念书。
在燕京大学,郭婉莹遇到了吴毓骧,两人很快结婚。婚后,郭婉莹从洋房搬进普通民宅,生活还算和美。可好景不长,吴毓骧生意亏本,还沉迷赌博。郭婉莹不哭不闹,直接开了个裁缝铺子,白天顾店,晚上赶工。后来,吴毓骧收心了,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
1958年,吴毓骧出事被抓,郭婉莹的日子一下子难了起来。1963年,她被下放到青浦乡下挖鱼塘,住漏风鸭棚,稻草铺盖天天湿透。有人笑话她是资本家小姐作妖,郭婉莹却说:“人活着总得有个人的样子。”1967年,她又被派到崇明岛刷马桶,寒冬腊月里洗上百斤的屎桶。可她从没抱怨过,还攒钱给孩子买课本。
1976年,郭婉莹终于熬出了头,当起了英语教员,后来还做了商行顾问。孩子们想接她出国养老,她却说:“上海生养我,我就留这儿养老送终。”每天下午,她都会煮红茶,银发梳得一丝不乱。街上的人都说,那个穿鹿皮靴子逛梧桐道的老人活得像幅画。
1998年冬天,郭婉莹安详离世。她这一辈子,就像腊月里的梅花,冻得越狠,香气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