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越南俘虏,谁知边贵祥竟然直接拒绝:“罢官也好,坐牢也好,我绝不放过一个越南俘虏!” 1979年3月,一道来自东线指挥部的命令传到163师:为配合外交谈判,立即释放部分越军俘虏。师长边贵祥看完电报,将其重重拍在桌上。 “撤职也好,送劳改也罢,俘虏绝不能放!”这位独眼师长的回复让许世友都感到意外,在边贵祥看来,释放这些职业军人无异于放虎归山,是对战士生命的不负责。 边贵祥的固执并非无缘无故,1928年出生在河北香河县的他,16岁时因打死调戏民女的团丁而投奔八路军,从那时起,这个倔强的河北汉子就把保护同胞当作了天职。 真正让边贵祥出名的是1948年的隆化战役,那次战斗中,一枚炮弹片削掉了他的左眼,眼球悬挂在眼眶外,战友们以为他完了,没想到边贵祥竟徒手扯掉眼球,端起机枪继续冲锋。 从此“边瞎子”的绰号在部队里传开了,后来在另一次战斗中,子弹击穿了他的右睾丸,手术时他拒绝麻醉,生生咬着毛巾挨了一刀,战友们又给他起了个外号“边疯子”。 1970年,边贵祥出任163师师长,九年后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他率部主攻同登、谅山两个重镇,163师最终歼敌5861人,占东线歼敌总数的一半以上,自身仅牺牲612人。 这样的战绩让越军如坐针毡,他们在《作战宣传手册》中悬赏3万美元捉拿边贵祥,前线广播里常常高喊“消灭163,活捉边贵祥”,但越军没想到,边贵祥正是当年教授他们山地穿插战术的教官。 熟悉敌情的边贵祥深知越军的狡诈,战争期间,越军曾多次假扮平民或诈降偷袭,致使163师60余名战士牺牲,127团还有17名战士被假投降的俘虏反杀,血的教训让边贵祥对释放俘虏格外警惕。 “越军都是职业军人,一旦释放必将重组反扑。”边贵祥对许世友解释自己的担忧,他坚持认为,在战争尚未结束时释放俘虏,就是送自己的战士去死。 许世友虽然公开斥责了边贵祥的抗命行为,但私下里却默许了他的做法,这批俘虏最终在战后的交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换回了多名被俘的中国军民。 事后清查发现,这些俘虏中有37人手上沾有中国伤员的鲜血,边贵祥的坚持得到了验证,老兵们都说:“跟着边瞎子打仗,心里敞亮!” 战场上杀伐果断的边贵祥,对自己的士兵却极其温柔,奇穷河战斗中,一名哨兵高烧不退,边贵祥背起他狂奔3公里送医院,转身回来又训斥这名战士:“再逢强关你禁闭!” 说完这话边贵祥却悄悄吩咐炊事班给这名战士炖鸡汤,部队断粮时,他把珍藏的两罐湖南辣椒酱全分给战士们,自己啃干粮时谎称“北方人吃不惯辣”。 后来被发现他私留了一勺辣椒酱时,边贵祥自责了好几天,战后中央要给他记一等功,他坚决拒绝:“功劳是战士用命换的!”最终这些荣誉全部分配给了下属单位。 战争结束后,边贵祥继续在部队服役,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军人不怕死,但怕兄弟白死。”这也成为他一生的写照。 2008年,81岁的边贵祥在广州逝世,火化时家人从他的骨灰中筛出了三块弹片,分别来自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和对越作战,见证了他戎马一生的征程。 按照遗嘱,边贵祥的抚恤金全部捐给了河北的贫困学生。他的墓碑上没有刻任何官职,只有简单的五个字:“163师老兵”。 边贵祥生前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抗命,不是不服从组织,而是要为战士的生命负责。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战友的残忍。” 这位独眼师长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军人的血性,从16岁投军到81岁离世,65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对敌狠,对己慈,对战友的生命负责到底。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边贵祥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身边的每一个战士,他的抗命不是叛逆,而是用血泪经验为战友生命筑起的最后一道防线。 广州军区军史馆至今还陈列着边贵祥的照片,每年清明都有人前来献花,那束花不仅献给一位老兵,更献给那个年代中国军人的担当与智慧。 从河北香河的穷苦长工到威震敌胆的独眼师长,边贵祥用一生的征战告诉后人:真正的军人,永远把战友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即使面对上级的命令,也要敢于为正义发声。 这就是边贵祥,一个用半生战火淬炼出铁骨柔肠的老兵,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保护同胞的生命都应该是军人的第一使命。 信源:【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缅怀香河革命烈士——边贵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