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是捡钱啊!”7月5日,浙江,一男子在家里午睡的时候,被树上的知了猴吵的睡不着,于是他一气之下,拿起一根长杆子就去抓知了猴,结果10分钟就抓了整整一大袋子,带到餐厅后才得知,这东西收货300元一斤!网友:这简直是“会飞的黄金”! 7月5号那天晌午,浙江那地界儿蝉鸣跟开了演唱会似的,大哥被吵得忍无可忍,抄起杆子就下楼。 结果到了树下一看,树干上爬满了黑褐色的知了,翅膀在太阳底下油亮亮的直反光。 他那杆子带特制的粘胶,往树上一伸一粘,没一会儿就装了满满一红网袋。 自己吃不完就想着去饭店问问,没想到老板直接开价300元一斤。 这价格一传十十传百,街头巷尾突然冒出不少"捕蝉大军"。 有人翻出陈年的长竹竿,有人特制了密网兜,就连遛弯的大爷都拎着塑料袋蹲在树下瞅。 但有生态爱好者发声,称知了是食物链里的关键一环,不能随意抓捕。 据说一只雌知了能产几百颗卵,但现在幼虫刚钻出土就被挖,成虫刚上树就被粘,等于从根上断了知了的"香火"。 事实上,这并非个例。 2020年,在广东一些地方,竹鼠养殖突然火了起来。 竹鼠这东西,肉据说鲜嫩可口,而且毛皮还能做皮草,在市场上一宣传,价格蹭蹭往上涨。 不少农民一看有利可图,纷纷投身竹鼠养殖,有的甚至把家里积蓄都拿出来建养殖场、买种苗。 当时在清远的一个小村子,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竹鼠。 一开始,行情确实好,收购商上门收,价格能到好几十块一斤,一只成年竹鼠能卖个百八十块。 可好景不长,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市场逐渐饱和,供大于求,价格开始跳水。 再加上后来一些政策调整,对野生动物养殖规范严格起来,竹鼠养殖产业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 很多养殖户血本无归,那些原本寄予厚望的竹鼠,最后成了烫手山芋,卖也卖不掉,养着还亏钱。 如果大家都盯着眼前的利益,不去考虑长远的生态影响。 当市场热度过去,或者生态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坏,最后受影响的还是人们自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