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 这个夏天热浪滚滚,位于当地的一家华莱士汉堡店,却遭遇了一场始料未及的蹭空调队伍:一群接一群的附近居民,以老人为主,把这里当成了免费消暑的“黄金宝地”!他们呼朋引伴,一来就是大半天,却几乎没人消费。更让店家头皮发麻的是——真正的顾客,被这阵仗吓得连门都不敢进了! 起初,天气还没那么烫人时,偶尔几位老人家来蹭会儿空调,店员想着谁家没个老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曾想,随着气温一路飙升,这蹭空调的“队伍”竟像滚雪球般膨胀起来!附近的老人家们仿佛找到了“新据点”:不用在家耗电费,还能和老邻居、老街坊们闲聊、唠家常,何乐而不为? 然而,惬意过了头就变了味: • 有人径直往沙发上一躺,赤脚横陈; • 有人拎着自家茶水、拎着瓜子花生,摆开架势当起了“茶馆客”; • 满堂的谈笑声、喧闹声此起彼伏,分贝爆表... 这场面,让路过想买汉堡、点杯冷饮的顾客们望而却步——店内拥挤不堪、空位难寻、环境嘈杂。别说吸引新客,连老主顾都“被劝退”,转身就走。 店员们心里那个“苦”!上前硬赶?生怕哪句话说重了,惹出风波。放任不管?眼见着营业额断崖式下跌,老板急得直上火,头发都快薅秃了!万般无奈下,店家祭出“法宝”:买来喇叭,循环播放提醒:“此处为餐饮门店,非老年活动中心,恳请聊天移步室外。” 然而—— 收效为零! “广播公告”对这些沉浸式消暑的老人来说,如同背景音,毫无作用。被迫无奈,店家只得将这一尴尬困境曝光网络,寻求理解和帮助。 其实,类似的景象早已不是孤例:不少超市下午化身大爷们的“棋牌室”,一些快餐店角落成了阿姨们的“相亲角”...商家普遍深陷“两难”困局:礼貌“送神”吧,恐被指冷漠无情;坐视不管吧,正常经营难以为继。 说到底,核心难点在于:如何让高温下的老人们既得清凉,又不让商业空间负担过度?破解之道,恐怕需要社区、物业乃至街道办多“动脑子”,比如在公共区域内设立专门的、有空调或风扇的“清凉庇护所”(老年活动点),给老人们提供体面去处,别让商户独家“扛下所有”的避暑重任。 服务业有其待客之道底线,没有商家乐意做“赶客”的恶人。但同样,也不能指望一家小小的门店,去承载整个社区的“消暑之重” —— 厘清商业空间与公共服务边界,才是真正的清凉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