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耐!江西吉安,华莱士快餐店遭遇了甜蜜的“负担”:周边小区老人扎堆涌入,纳凉“队伍”日益庞大,却鲜少消费。这波“蹭凉大军”反客为主,竟让真正的顾客望而却步,商家急上火却束手无策。 起初偶有几个老人光顾,店员出于体恤心照不宣。可连日高温,“蹭凉团”如雪球般膨胀。自带茶水、呼朋唤友,店里俨然成了免费“茶馆”加邻里“会客厅”——省电费?消酷暑?唠家常?一箭多雕!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有的老人脱鞋横躺沙发,旁若无人;有的高谈阔论,声浪惊人;还有的嗑瓜子品茶,一坐便是大半天。店铺喧闹杂乱,座位常年爆满。 真正想来消费的顾客推门见状——逼仄、嘈杂、无处落脚,无论是新客还是老主顾,大多皱眉转身走人。营业额一路“凉凉”,店员的心也沉到了谷底。 商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劝离?怕言语不妥引发老人不适,更惧舆论压力;沉默?生意一日比一日惨淡。无奈尝试用喇叭循环播报提醒:“此处为营业场所,非老年活动中心…” 可这声音淹没在喧闹中,如同石沉大海。最终,一筹莫展的商家只得拍下现场,将窘境诉诸网络。 这绝非孤例!超市成棋牌室、快餐店变相亲角,类似的场景在多地持续上演。商家心头难平的痛点在于:敞开大门本为服务顾客,怎能推走老人?可若放任“蹭凉”影响经营,谁来为生存负责? 问题的核心,是为老人提供体面乘凉空间与保障店铺正常营业之间如何平衡!仅靠商家单方面“抗压”无解。社区、物业乃至街道部门需主动破题:是否能在高温季设立官方指定的平价或免费纳凉点?提供基础设施满足老人避暑社交需求,才是真正的“疏”而非“堵”。 服务行业不能也不该将求助者拒之门外,但把解决整片社区的避暑需求,全押在单薄门店的肩头,无疑期待过高。这盘难解的棋局,呼唤更周全、贴地的公共方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