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在关系中会先一步感受到危险 但其实不喜欢“焦虑型”这个词,好像意...
焦虑型在关系中会先一步感受到危险
但其实不喜欢“焦虑型”这个词,好像意味着人总是在瞎担心、瞎琢磨,或者说总是在没必要的地方用力过猛。可它又确实准确:我的确更容易比别人提前一步感受到“危险”。
明白关系里的焦虑,本质上是“安全感”缺口的问题。可能是从小就习惯了不稳定的情绪输入,小时候父母的情绪起伏大,或者身边的人忽冷忽热,于是神经系统就学会了提前启动一种保护模式,它让我习惯性地开启战斗模式。
有时候对方稍微迟疑一下,情绪稍微冷淡一点,我们立刻就开始在脑中自动模拟出一万种可能性,试图提前找到问题所在,避免关系真的出问题。
但问题在于,这种自动启动的自我保护模式,常常并不准确。有次朋友半天没回我消息,我自动就进入了“灾难化模式”,开始自责:“是不是刚才那句话说得太直接了?”甚至上升到“对方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当时其实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些猜测是对的,但情绪已经迅速失控。我却开始拼命地解释、道歉,想用大量的信息填补自己假设的空白。而朋友只是刚好有个会开得比较长而已,根本不知道我在这里脑补了整个世界末日。
我们总是习惯于先一步假设危险,并且习惯于用“过度努力”和“主动自责”去消除这个假设。但我们没想着故意伤害自己或别人,却又过早地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当作了即将发生的事实。这样一来,我们耗尽了自己的能量,也给对方带来压力。对方觉得你怎么总是想这么多,说了又好像没能安抚到你的缺失感,你却觉得自己已经尽力在拯救关系。
陷入了一种双方都受伤的状态。
磨合关系的窍门,可能不在于拼命自我检讨、努力克服焦虑,而是学会一种延迟反应机制:不再立即相信自己的每一种焦虑感受。对方回得慢一点时,我告诉自己,等等看,也许没有我想的那么严重;我提醒自己,可能只是对方现在累了,并不是我哪里出了问题;再看一眼,再放慢一点去反应,很多事的真相就会逐渐浮出来。
焦虑型的神经回路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自动反应,改变起来需要时间。不可能一夜之间停止焦虑,但你可以试着在每次焦虑来临时停顿一下。关系的磨合是一次次试错的过程,而焦虑型的人值得被爱,我们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学着如何不再被自己的“提前预警机制”所劫持。
真正值得被保留的关系,不会在这个过程中轻易破裂。你要相信,你不必每次都这么累,过早自责。你可以停一下,缓一下,稍微让关系里的焦虑晚一点抵达你身旁。
阅读:3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