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4年,吉鸿昌牺牲后,妻子胡红霞卖掉房子赎回遗体,谁知却发现衣服口袋中有一张

1934年,吉鸿昌牺牲后,妻子胡红霞卖掉房子赎回遗体,谁知却发现衣服口袋中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只写了两句话,却让她泪流满面! 1934 年 11 月 24 日,北平陆军监狱刑场。一声枪响,打破了沉寂。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倒在血泊中。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拼尽全身力气,喊出:“抗日万岁!” 此时,远在天津法租界的妻子胡红霞心急如焚。她刚凑齐八万大洋,还不知道,丈夫贴身口袋里藏着的一张纸条,会成为她余生难以释怀的伤痛。 从将军被捕到英勇就义,背后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时间倒回半个月前。1934 年 11 月 9 日深夜,天津国民饭店 38 号房,枪声骤然响起。 吉鸿昌捂着右肩的伤口,看着倒在地上的刘少南,愤怒地转头,怒视着破门而入的特务:“你们能杀我,但杀不掉中国人的抗日决心!”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死里逃生。自从 1933 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蒋介石就下达 “格杀勿论” 的密令,一心要置他于死地。 被捕前三天,在天津霞飞路的秘密联络站,吉鸿昌把最后一批抗日经费交给地下党员。 妻子胡红霞摸着他布满老茧的手,声音颤抖:“世五,要不先去租界躲躲?” 吉鸿昌果断摇头拒绝:“红霞,你知道我的脾气。国难当头,我不能当缩头乌龟。” 说着,他掏出父亲留下的 “做官即不许发财” 瓷碗,说道:“等赶走日本人,我就回扶沟老家种地。” 审讯室里,北平军分会的法官拍着桌子,大声怒吼:“吉鸿昌,你可知罪?” 吉鸿昌挺直腰板,扯开衣襟,露出胸前的伤疤:“这是多伦战役时,鬼子刺刀留下的!我抗日无罪,有罪的是你们这些卖国贼!” 法官被怼得哑口无言,只能草草结束这场所谓的 “审判”。 将军壮烈牺牲后,胡红霞又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抉择? 胡红霞得知丈夫死讯时,正在给孩子缝衣服。她攥着《京津泰晤士报》,手止不住地颤抖。报纸头版赫然写着 “抗日名将吉鸿昌被秘密处决”。 为了能见到丈夫遗体,她连夜卖掉法租界的三层小楼,那是吉鸿昌用全部积蓄购置的房产。 当铺老板看着房产证,连连摇头:“胡太太,这房子至少值十万大洋啊。” 她咬着嘴唇,语气坚决:“我只要八万,救人要紧。” 拿着银票,胡红霞找到北平陆军监狱典狱长。典狱长却冷笑着拒绝:“委员长有令,共党要犯遗体不得外流。” 胡红霞当场跪下,膝盖重重磕在青石板上:“长官,我只求让孩子见父亲最后一面。” 典狱长不为所动,直到吉鸿昌的老部下、北平警备司令佟麟阁派人送来手谕,才勉强同意移交遗体。 整理遗物时,胡红霞在丈夫灰布长衫口袋里,发现半截泛黄的香烟纸。 展开一看,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不要告诉我妻子。不要厚葬。” 这两行字,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她的心。她又想起丈夫临刑前托人带出的遗书:“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泪水不受控制地落下,滴在纸条上。 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下,胡红霞如何带着孩子虎口脱险? 丈夫牺牲后,特务的监视从未间断。 胡红霞发现,每天早上,街角总有个卖报老头晃悠;傍晚,又换成修鞋匠。她心里明白,这都是军统天津站设下的 “暗桩”。 为了保护两个孩子,她悄悄联系上地下党员徐林侠,两人商量出一个 “狸猫换太子” 的计划。 1935 年春天的一个雨夜,胡红霞故意带着孩子去法租界教堂做礼拜。 唱诗班歌声响起时,她迅速把孩子塞进装满面粉的麻袋,由徐林侠扮成修女带出教堂。 第二天,特务在海河发现一具面目全非的女尸,穿着胡红霞常穿的蓝布旗袍。天津《益世报》登出 “吉鸿昌遗孀投河自尽” 的消息。 可没人知道,胡红霞已经带着孩子,躲进了晋察冀边区的深山。 在阜平山区的窑洞里,胡红霞化名 “李嫂”,成为八路军识字班的教员。 她用烧焦的树枝在土墙上教孩子们写字,写到 “国” 字时,总会重重描上最后一笔:“咱们的国家,是全天下老百姓的家。” 孩子们都不知道,这位和蔼的李老师,就是当年轰动全国的抗日名将遗孀。 历经多年风雨,胡红霞的命运又迎来了怎样的转折? 1949 年 10 月 1 日,天安门广场红旗招展。 胡红霞穿着藏青色旗袍,站在观礼台上,看着毛主席按下电钮,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这时,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胡大姐,世五若泉下有知,定会为今日欣慰。” 她回头一看,是当年帮她转移孩子的徐林侠。 典礼结束后,周恩来总理特意接见胡红霞。总理握着她的手,郑重地说:“吉鸿昌将军是民族英雄,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晚年的胡红霞住在北戴河,常常坐在窗边,望着大海发呆。 她的床头,始终摆着吉鸿昌的瓷碗,碗底 “做官即不许发财” 的字迹依然清晰。 如今,吉鸿昌将军的铜像矗立在河南扶沟县烈士陵园。 吉鸿昌就义时曾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份家国情怀,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评论列表

月亮爬上睡美人
月亮爬上睡美人 5
2025-07-06 16:08
[爱心][爱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