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最近一次参访大陆余波未了!就连岛内83岁的王金平也看不下去了。当他知道马英九在大陆脱稿说出“和平民主统一”时,王金平再以按耐不住,当着记者的面调侃道:“他主张是合与和,这跟统一还差得很远,两岸本来就必须要合跟和嘛……”可见,在两岸统一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马英九总是闪烁其词,不得要领。和平,自不用说;民主,他认为统一的前提是“2300万台湾人要同意”,但现在岛内社会是泛绿的。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个陷阱。如果换作王金平,可能又是一番景象,说不定比他硬气一些,现实一些,步子可能更大一些。看得出来,王此刻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可惜没有马英九那样的“平台”。马有位置不作为,王想作为没位置,既生王何生马!当初若能成功当选,成为大陆“座上宾”的就不是马英九了!
现在,回头看,马英九的这次大陆之行,也许真的只是为自己积累了一些个人的外交光环,却没能带来实质性的进展。王金平说得对,所谓的“合与和”,跟两岸统一的目标差得太远了。很多人都会觉得,马英九一副不痛不痒的态度,只是在两岸关系上玩一些“文字游戏”,每次都绕着圈子走,根本没有给出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说白了,他并没有勇气去面对那个最现实的问题——统一。
马英九的态度,的确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惑。尤其是岛内的泛绿群体,他们看不惯马英九在大陆做的这些表态。你要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就会觉得马英九是在找借口,试图软化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抗拒心理,但这种方式看似“中立”,实际上不过是站在两岸立场之间摇摆不定,根本没给出个正面清晰的立场。这不仅让两岸的关系更加复杂,也让不少台民众心生疑问: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在这个问题上有突破?
王金平作为一位曾经的政治大佬,他的直白和现实感,似乎比马英九要清晰得多。虽然王金平早已不在权力的顶峰,但他对两岸问题的敏锐嗅觉依然存在。他或许知道,现如今岛内的政治氛围早已经改变,泛绿势力的强大意味着两岸统一话题几乎不可能被提上台面。如果说马英九希望通过“和平民主统一”的说法来打一个模糊的擦边球,那王金平可能直接把话说清楚,告诉大家要如何面对这个问题。马英九想用一个“2300万台湾人同意”的条件去做妥协,但这显然是一个政治性极强的“空话”,也正因为如此,王金平才会毫不客气地调侃他。
马英九的局限性就在于,他永远站在自己曾经的政治位置上思考问题,缺乏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回想当年,如果他当上了总统,是否真能给两岸关系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改变呢?也许他的行为模式会比现在更积极一些,但同时也可能陷入更大的困境。毕竟,两岸统一这个话题,在当前台湾的政治环境中,根本不是可以轻松谈论的事,任何过于激进的言论都会招来舆论的反扑。而马英九一直选择保守谨慎,试图通过温和的表达去避免激化矛盾,结果却也让人觉得他总是“讲一套做一套”,反而让人对他的立场感到模糊不清。
王金平没有像马英九那样的“平台”,或许他能说的更多,但他也清楚,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过了高光时刻。现在,面对两岸统一的大问题,他只能站在旁边看戏,发出一些犀利的评论,指点江山,却也无能为力。台湾的政治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仅仅是两岸关系,连岛内的民众都对未来感到迷茫。如果连一个曾经的政治领袖都无法通过言辞来改变民众的看法,那又有谁能真正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呢?
总的来说,马英九的这次访问,虽然看似高调,却并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他的“和平民主统一”提法,更多的是一个政治口号,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案。而王金平虽然言辞尖锐,但也只能在一旁评论,根本没有机会实际去推动任何变革。两岸统一的难题,依旧无人能够解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