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湖南省博物院不能“不清不明” 最近,有游客在参观湖南省博物院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处对于《浏阳县志》的“标注错误”。 当这件事上网之后,该博物院立即更改标牌,并感谢这位热心的观众。 我熟悉这家博物院。原来称“馆”,现在又上升为“院”,突出了其“学术研究”的功能。这是一家国家级文博单位。 这样一看,说是把“清嘉庆”,错写为“清嘉靖”了。似乎是一字之差。工作人员的一时疏忽。 在我看来,这种轻描淡写的说法,既不诚心诚意,也不正确。 因为这绝非一人所为。其工作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1.工作人员是照着“陈列底稿”而书写或印制的。 2.工作完成后,其陈列部主任要进行审稿,然后才能陈列。 3.在完成陈列之后,博物院分管院长还要进行最后审核。才能真正对外展出。 问题是,这种错误,不是一个人的错误,而至少是三个层次的多人错误。 所以用“一时疏忽”讲不通。 叫我说,“清嘉靖”这三个字里,并不是错了一个概念。字面上看,应改为“明嘉靖”,而不是去改成“嘉庆”。也就是说,三个字中,有两个字是不确定的。 那么,这就不是什么一时之疏忽。即不“清”不“明”,不“靖”不“庆”。 怎么越加强了“学术研究”,越犯低级错误呢! 最后,我要说,博物院应该奖励这位指出错误的人。不能随便说句感谢话就完事。 通过此事,要将院内所有的展览标牌都检查一下,防止这样的笑话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