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这个建议可以有,也应该有。香港议员何君尧建议给香港维多利亚公园、皇后大道改名,清

这个建议可以有,也应该有。香港议员何君尧建议给香港维多利亚公园、皇后大道改名,清除殖民色彩,并移走女王雕像换成林则徐像! 香港的殖民历史长达156年,从1841年到1997年,英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维多利亚公园、皇后大道、皇后码头这些地名,还有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至今还是城市里的标志性存在。 这些名字和符号看似只是地标,实际上承载了殖民时期的历史叙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回归后香港虽然在法律上成了中国的一部分,但心理上的“去殖民化”却没跟上步伐。 很多人对这些殖民地标习以为常,甚至觉得它们是城市特色的一部分,可这背后,其实是历史观的某种扭曲。 回归以来香港社会经历了多次动荡,尤其是2019年的“黑暴”事件,暴露了部分人对国家认同的缺失,一些人受殖民教育和西方叙事影响,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深,甚至对中央的管治权有抵触情绪。 这跟去殖民化工作不够主动有很大关系,殖民地标的存在就像一道无形的壁垒,让部分香港人难以完全融入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脉络,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历史包袱”,香港的身份认同问题可能会继续发酵。 回归初期为了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政府对殖民地标的处理比较谨慎,皇后码头拆除时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这是抹去历史,有人认为这是去殖民化的必要一步,但总体来看,香港在清理殖民符号上的动作不够彻底。 相比之下印度、东南亚一些后殖民地区,早就通过改地名、拆雕像等方式,加速融入民族国家叙事,香港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要处理殖民历史,还要平衡国际化城市的定位,这让去殖民化的步伐走得小心翼翼。 何君尧的建议,其实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维多利亚公园、皇后大道这些名字,带着浓厚的殖民色彩,提醒着人们那段被外来统治的历史,改名不是要抹去历史,而是要让城市的历史叙事更贴近中国的文化根基。 林则徐的雕像是个很有象征意义的提议,林则徐作为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代表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压迫的决心,用他的雕像替换女王雕像,不仅是去殖民化的具体行动,也是对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国际环境也在推动香港加速去殖民化,随着全球多极化的加深,西方对香港事务的干预越来越明显,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香港的殖民历史,试图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制造分裂,这种外部压力,让香港更需要通过去殖民化,强化国家认同,摆脱外来叙事的干扰。 改地名、换雕像,看似小动作,实则是对外部干预的一种回应,也是香港融入国家整体战略的必要一步。 何君尧的建议点出了香港去殖民化的紧迫性,维多利亚公园、皇后大道这些殖民地标的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香港与祖国的心理融合,2019年的动荡,已经让问题暴露得清清楚楚,现在正是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的时候。 用林则徐雕像替换女王雕像不仅是去殖民化的具体一步,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香港要想真正“回家”,就得从这些符号入手,重新书写城市的历史叙事,只有把家里的“殖民刺青”清理干净,香港才能更自信地拥抱未来,融入国家的整体发展。

评论列表

左派
左派 2
2025-07-06 03:47
早就应该这样了,什么维多利亚湾,是香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