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美军的路,让美军无路可走: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舰载战斗机,只有解放军的歼-15T。美国F-14虽然帅气,但早已落伍退役;俄罗斯苏-33虽是原型,但也早就荒废。重型舰战唯一的血脉,就由歼-15“飞鲨”发扬光大吧。 当今海洋的天空中,真正能扛起重型舰载战斗机大旗的只剩下一个身影: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歼-15T“飞鲨”。 美国人的F-14“雄猫”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空中明星,甚至因为好莱坞电影出了大风头,但早在2006年就全部进了博物馆。 俄罗斯的苏-33确实算得上歼-15的“师父辈”,2014年之后却连自己的航母都长期趴在港口维修,仅存的几架苏-33连日常巡逻都勉勉强强,基本成了摆设。 重型舰载机这条技术路线,现在只有中国海军在认真走下去。 这个局面不是一天造成的。时间倒回2009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还没改装完毕,但歼-15原型机已经试飞成功了。 早期歼-15在辽宁舰的滑跃甲板上起降,就像戴着枷锁跳舞,飞得起来,但带不了多少弹药,飞不太远。直到2022年6月,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全世界这才看明白:中国人搞定了电磁弹射技术。 歼-15T就是为匹配这项技术量身定做的升级版。它换掉老款机械扫描雷达,装上了最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发动机也升级为国产涡扇-10H,载弹量硬生生提高了30%,作战半径能到1500公里以上。说它是世界上唯一的重型弹射舰载战斗机,这话有根有据。 其实美国人不是造不出重型机。问题是他们的航母舰队早早走了另一条路。F-35C轻型舰载机主打隐身和多用途,能干的活儿多,代价就是飞行距离短、载弹量小。 美军认为未来空战体系里有预警机、无人机配合,战斗机不需要太大。但中国海军面临的是另一本账:西太平洋广袤海域作战,航程短就是致命伤。 何况要突破美国经营的所谓“岛链防线”,光靠轻型舰载机的隐形和电子战优势不够硬气。歼-15T挂载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能打400公里,配合同一区域活动的055驱逐舰上鹰击-21反舰导弹的1500公里射程。 能在对方舰载机够不到的地方就发起打击。这种战术配合,美国人2023年在兵棋推演中算过多次,结论都是“麻烦得头疼”。 2024年珠海航展上,双座版歼-20S与无人机群协同飞行演示引发广泛关注。这套系统同样用在歼-15T上。 它能指挥一群“忠诚僚机”无人机冲锋在前,自己后置指挥。美军类似的“有人-无人协同项目”还关在实验室里,2024年初才有个别无人机跟着F-35飞到空中做基础配合测试,形成战斗力的时间表还说不准。 而解放军舰载航空兵部队的日常训练里,这种联合操作模式早在2023年就被央视节目拍到过。一架歼-15T干起兼职来,既可以抢制空权,又能指挥反舰导弹饱和攻击,这种角色的转换在重型舰载机发展史上独此一家。 回头看重型舰载战斗机的历程,中国走了一条坚持自我的路。美军淘汰F-14后一心扑在轻型机上,俄罗斯守着苏联遗产却拿不出钱升级苏-33。 只有中国海军顶着早期技术落后的压力,一边解决滑跃起飞的瓶颈,一边憋出了电磁弹射体系,最后在重型舰载机赛道上一枝独秀。 参考资料:中国“飞鲨”已长大——歼-15舰载机战力生成记——新华社你手机里的风景一起分享 歼15d 国产歼-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