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这招太狠了!”上海,独居女子为了防止朋友向她借钱,灵机一动,竟然选择在网上疯狂

“这招太狠了!”上海,独居女子为了防止朋友向她借钱,灵机一动,竟然选择在网上疯狂购物,前后花了200多万,甚至为了放货物,还专门租了个房子,她说这样花钱花得爽!网友:奇葩的人,奇葩的亲戚,不借这两个字很难说吗

据深视新闻7月5日报道,朋友借钱的电话刚响,上海一女子盯着手机屏幕犯愁——她不是拿不出钱,而是怕开了这个头,往后的麻烦没完没了。

谁能想到,这个困扰无数人的“借钱难题”,被她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解决了:两年里在网上砸了200多万,还专门租了间屋子堆快递,纸箱摞得快顶到天花板,面对朋友疑惑,她晃了晃手机订单笑说“花钱花得爽,这样就没人找我借钱啦”。

女子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迷上这种“花钱躲债”的操作。最初只是为了应付一两个朋友的借钱请求,故意在朋友圈晒购物车清空的截图,想着“让大家知道我花钱大手大脚,就不会找我借钱了”。

没想到这招“假败家”慢慢玩成真的——看到打折促销就忍不住下单,衣服买了几十件还没拆吊牌,厨房电器堆在角落落灰,就连宠物玩具都买了十多个,家里塞得没地方下脚,这才咬咬牙租了间仓库。

推开仓库门的瞬间,朋友被眼前的“纸箱山”惊到了——大大小小的箱子挤得满满当当,最高的已经快碰到天花板,有的箱子边角被压得变形,胶带撕开的地方露出里面五颜六色的包装袋。

女子倒是很洒脱,抬手拍了拍最上面的箱子,笑着说“你看,我哪还有钱借给别人?花钱花得爽是爽,就是现在连喝杯奶茶都得算着日子”。

这事被传到网上后,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气得直拍腿:“拒绝别人需要勇气,但把自己搞到山穷水尽更荒唐!难道说句‘不借’比破产还难?”也有人吐槽起身边的“借钱党”:“要是我亲戚知道她为了躲借钱这么干,保准先好奇‘她哪来这么多钱买东西’,说不定更想借钱了!”

但也有不少人悄悄共情:“其实能理解,去年我表哥找我借钱,我明明存款够,但想到他之前借钱没还,愣是纠结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是打肿脸借了。

不是不想拒绝,是真怕伤了情分。”这种矛盾,恰恰戳中了成年人社交的痛点:我们总在“面子”和“里子”间挣扎,明明知道该拒绝,却把“不”字咽回肚子里,最后用更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女子的故事,其实藏着两个扎心的现实:一边是“借钱容易讨债难”的信任危机,另一边是“拒绝他人=得罪人”的社交焦虑。

多少人像她一样,把“不好意思”当成枷锁——朋友开口时,脑海里先浮现出“多年情分”;拒绝的话到嘴边,又变成“最近手头也紧”的谎言。

可绕开“直接拒绝”的代价,往往更沉重。张女士花光积蓄囤的货,很多连包装都没拆,既浪费了钱,又把自己逼到财务边缘。

更讽刺的是,她以为“没钱”就能躲掉借钱,却可能因为这种“反常消费”,让朋友更疑惑:“她这么能花钱,真的没钱借我?”

这件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借钱”背后的人情困境。我们总在教孩子学会说“不”,却在成年后的社交里,把“拒绝”变成最难说出口的话。

张女士的极端做法或许不值得效仿,但她的纠结,何尝不是无数人面对人情债时的缩影? 如果是你,会选择掏空钱包躲债,还是硬着头皮说“不”?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答案——毕竟,学会拒绝,才是对自己和他人最负责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