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看到形势不对,英航母到了门口也不敢进南海,更谈不上进入台湾海峡,英媒:非常心酸。

看到形势不对,英航母到了门口也不敢进南海,更谈不上进入台湾海峡,英媒:非常心酸。 近期,美国对华政策出现明显转向,特朗普政府开始释放善意——放宽对华乙烷出口限制,同时对出口中国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也进行松绑,释放出推动中美贸易合作进一步扩大的信号。在这一背景下,英国似乎也意识到当前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微妙变化。 此前英国曾高调宣称要“填补美军航母暂时离开印太地区的空白”,并扬言将维护印太地区的所谓“航行自由”。但现实显然令英国不得不收敛锋芒。据悉,英国皇家海军的7万吨级“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目前停靠在新加坡港口,意图“展示存在”。 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英国最终放弃了原计划中的“穿越台湾海峡”行动,甚至连进入敏感水域如南海的行动都未敢实施。对于英国来说,这种战略收缩可以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体现。因为在南海地区,除了承受压力和尴尬之外,英国几乎没有获得实质性收益的可能。 尽管美国和西方盟友仍对英国的军事存在寄予一定期待,但很明显,英国自身已不具备足够的信心与能力。尽管“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在纸面参数上颇为亮眼,但整个航母打击群的构成明显“东拼西凑”,在实际作战能力上难以支撑全球部署的野心。 历史上,英国军舰曾多次参与美国主导的南海航行行动,但每次都遭遇中国海空力量的有力回应,甚至被动压制。英媒也多次报道,自家航母面对南海局势的无力感,并将这形容为“大英帝国荣耀的凋零时刻”。从“日不落帝国”到如今“连南海都不敢进”的现实落差,英国舆论普遍感到无奈与羞耻。 今日的英国依旧保留着昔日帝国的外交姿态,但其军事、经济与全球影响力早已不复往昔。航母编队缺乏足够的护卫舰支撑,舰载战机大部分依赖租借,美英联合编队难掩整体战力虚弱的现实。在未来形势愈发复杂的国际格局中,英国若能正视自身定位,调整战略思维,或许才是更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