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动手,要全军排查“中国制造”,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5月与巴基斯坦在边境冲突中再受挫以来,印度国内对安全与军备问题的关注骤然升温。7月2日,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国防部已启动一项针对军工系统的全面审查,重点排查所有装备中是否含有中国产零部件。目标直指所谓“中国制造在印度军备系统中的渗透”。 事实上,印度军工体系长期以“万国造”著称,设备来源繁杂,不少关键组件来自俄罗斯、以色列、欧洲等多国,其中相当一部分直接或间接依赖中国产零配件。这种结构决定了印度在“去中国化”上注定困难重重。 据外媒分析,此轮排查的重点将集中在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系统等技术密集型装备上。由于部分设备通过第三国转口,使得其供应链溯源复杂,也加剧了印度方面对“隐性依赖”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已有专家指出,印度采购的部分西方军事设备中所用的稀土磁材、精密金属甚至电源组件均产自中国。若追本溯源,几乎无法完全割裂。 印军方面同时也在尝试“自给自足”模式,目前正积极扶持本土企业承担关键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任务。但业内普遍认为,短期内想在高端军工零部件方面全面替代外部供应并不现实,尤其是在没有形成成熟产业链的情况下,国产替代很可能只是“政治正确”的姿态,而非真正有效的解决路径。 在外交和军事格局日益复杂的当下,印度此举既有战术安全上的考量,也不乏政治操作的成分。究竟是战略转型的起点,还是又一次象征性的“排查作秀”?答案,恐怕还要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