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老妈出去买菜,卖鲫鱼的大爷急着收摊,我妈就花了30块钱把剩下的6斤鲫鱼都买
今天跟老妈出去买菜,卖鲫鱼的大爷急着收摊,我妈就花了30块钱把剩下的6斤鲫鱼都买了,我们还开心今天捡到便宜了,收拾的时候直接惊呆了。
厨房窗台上的紫苏还带着水珠,是早上买菜时顺手掐的,妈妈说熬鲫鱼汤放几片,香得能掀了房顶。她系着蓝布围裙,把那兜鲫鱼倒进不锈钢盆里,水花溅在瓷砖上,映着她笑眯的眼:“你看这鱼,条条都够巴掌长,6斤才30块,合着5块钱一斤,比超市便宜一半还多。”
盆里的鲫鱼尾巴还偶尔摆一下,妈妈捞起最肥的那条,举起来对着光看:“这鱼鳞亮闪闪的,不像放了好几天的。等会儿给你爸做糟鱼,剩下的熬两锅汤,冻在冰箱里,你上班带饭时热着喝。”她边说边找剪刀,刀刃在磨刀石上蹭了两下,嚯嚯的声响混着窗外的蝉鸣,倒有几分夏天的热闹。
我蹲在旁边摘紫苏,看她捏着鱼鳃把第一条拎起来。剪刀刚剪开肚子,一股腥气“腾”地冒出来,不是新鲜鱼的清腥,带着点发闷的土味。妈妈“咦”了一声,手指伸进鱼腹掏内脏,眉头忽然皱成个疙瘩——指缝里沾着的不是肠肚,而是一把湿乎乎的泥沙,裹着几片碎鱼鳞,沉甸甸的。
“这咋回事?”她把鱼扔回盆里,水溅了我一胳膊。第二条鱼剪开,肚子里更离谱,塞着半块揉成团的塑料袋,沾着黑绿色的黏液,捏起来硬邦邦的。妈妈的手顿在半空,剪刀“当啷”掉在盆沿:“怪不得这么沉,合着是往鱼肚子里塞东西呢!”
我赶紧凑过去看,六条鱼摆开在案板上,有三条肚子里塞了泥沙,两条裹着塑料袋,最瘦的那条更绝,鱼鳃后面塞了块小石子,用鱼鳔裹着,不仔细摸根本发现不了。妈妈拎起那条塞石子的,在手里掂了掂:“我说咋手感不对,这石子少说有二两重。”
盆里的水渐渐浑浊,漂着层白沫。妈妈翻着鱼鳃看,新鲜的鱼鳃该是胭脂红,这些鱼鳃却发暗,边缘卷着黑边,有的甚至黏成一团。“怕是早就不新鲜了,”她声音沉下来,“大爷急着收摊,是怕我们细看。”
我想起买鱼时的情景:大爷蹲在三轮车旁,遮阳帽压得很低,说“最后这点了,给个本钱就走”,妈妈数钱时,他手忙脚乱地往袋子里装鱼,还催着“快装快装,我得赶末班车”。当时只当是老人实在,现在想来,那些催促、那些“便宜”,都是早算计好的。
妈妈把鱼肚子里的泥沙倒进垃圾桶,哗啦啦堆了小半桶。“六斤鱼,除去这些破烂,能有四斤就不错了,”她蹲在地上捡塑料袋,手指被鱼鳞划了道小口子,“30块买四斤,跟菜市场正价差不多,还买了堆不新鲜的。”
中午爸爸回来,听了这事,蹲在门槛上抽着烟笑:“你妈就爱贪这点小便宜,去年买的打折鸡蛋,回来一半都是散黄的。”妈妈没接话,把能吃的鱼块挑出来,用料酒腌着,剩下的扔进垃圾袋,嘴里嘟囔:“那大爷看着挺面善的,咋干这事……”
垃圾袋放在门口,风一吹,腥气飘进屋里。我看着妈妈往鱼块上撒姜片,她平时买鱼总要在摊前挑半小时,捏捏鱼身、看看眼睛,今天却因为“急着收摊”“便宜”,连最基本的检查都忘了。
你们说,遇到这种事,是该拎着鱼去找大爷理论,还是自认倒霉下次留心?真去找了,他要是说“鱼肚子里有泥沙很正常”,又该咋说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