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2月晋察冀军区战斗英雄邓世军、北岳区拥军模范戎冠秀和民兵英雄爆炸大王李勇合影。
邓世军又名邓仕俊(1916-1951.5.20),出生在四川苍溪县三川区邓家湾(现龙王镇友谊村五组),1932年参加红军。1940年8月22日上磨河滩血战中,带领1连与日军激战 5 小时,打退了日军10余次冲锋,毙伤日军 200 余人,全连仅剩下 17 人。战后被授予“晋察冀边区特等战斗英雄” 称号,1连获“血战磨河滩钢铁连”称号。1943年9月,在北岳沟反”扫荡“战斗中,日军2000余人向刚刚转移到北岳沟的第5团发起突然袭击。第1连奉命掩护团主力转移,他指挥全连先敌抢占制高点,连续打退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7次冲锋,坚守阵地一昼夜,毙伤日军70余人,圆满完成掩护团主力安全转移的任务。同年,在甘石沟反”扫荡“战斗中,率全连同日军1500人激战,毙敌30余人,冲破日军合围。他是我军著名的战斗英雄,先后12次负伤,9次立功,先后获“战斗英雄”、“生产模范”、“工作模范”、“特等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
戎冠秀(1896-1989.8.12),河北省平山县人,中共党员,早年投入抗日救亡,积极为八路军筹集粮草,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宣传抗日,带头送子上前线,积极支前,照顾伤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子弟兵母亲"。
李勇(1921-1990),阜平县五丈湾村人。1943年在为时3个月的秋季反“扫荡”中,五丈湾村卡住了大沙河的交通要道,使日军难以通过。五丈湾村民兵中队长李勇带领民兵,运用地雷战,主动打击侵略者,共毙伤日伪军364人,炸毁汽车5辆。李勇和五丈湾民兵的英雄事迹传遍全边区,推动了全边区地雷战的开展。1944年2月,李勇作为五丈湾村的民兵代表,光荣地出席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被授予“晋察冀边区爆炸英雄”称号和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奖章,奖给驳壳枪1支、骡子1头。军事历史全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