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3年,吴王阖闾砍下了要离的右臂,又把要离的妻子和儿子杀死后扔在闹市,泼油烧成了焦尸后,来到狱中,对要离说:“都按你说的做了,你可以动手了。” 要离并非什么将门之后,也不是达官显贵。他只是吴国一个普通的市井之人,以捕鱼为生,身材瘦小,其貌不扬。 但把要离推荐给吴王阖闾的重臣伍子胥却说,此人身上有一种罕见的品质——“死志”。 原本,吴国的王位属于阖闾的堂兄吴王僚。但阖闾野心勃勃,在他的谋士伍子胥的策划下,他招募了一位名叫专诸的刺客。 专诸将匕首藏在鱼腹之中,在宴会上成功刺杀了吴王僚,帮助阖闾登上了王位。 阖闾通过“鱼腹藏剑”的手段,坐稳了江山,但也埋下了一颗巨大的隐患。 这个隐患,就是前吴王僚的儿子——庆忌。 史书上说庆忌“筋骨果劲,万夫莫当”,意思是力大无穷,无人能敌。他不仅武力超群,而且在吴国军民中威望极高。 父亲被杀时,庆忌正在外领兵,躲过一劫。 当得知噩耗后,庆忌深知阖闾不会放过自己,于是迅速逃往卫国,在那里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准备随时杀回吴国,为父报仇,夺回王位。 庆忌的存在,让阖闾寝食难安。 阖闾多次派兵征讨,但庆忌骁勇善战,为人又机警多疑,派去的人不仅没能伤他分毫,反而损兵折将。 一日,阖闾在宫中烦躁地踱步,对身边的伍子胥抱怨道:“庆忌不死,我心不安,国家不宁。你还有什么办法?” 伍子胥沉默良久,郑重地说:“大王,正面进攻已无可能。庆忌为人警惕,刺客难以近身。为今之计,只有用奇策。臣举荐一人,其勇不在于力,而在于心。” 这个人,就是要离。 阖闾召见了要离。 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男人,阖闾满心怀疑。 这样一个人,如何能对付得了万夫莫敌的庆忌? 要离看出了吴王的疑虑,他平静地说道:“大王,对付像庆忌这样的人,靠的不是蛮力,而是攻心。想要接近他,必先让他完全信任我。” 阖闾问道:“如何让他信任你?” 要离回答说:“欲取信于庆忌,必先取怨于大王。要让庆忌相信,我是全天下最恨你的人。” 阖闾皱着眉头,不解地问:“此话怎讲?你需要我如何做?” 要离说:“首先,大王要寻一个由头,把我抓起来。” “这好办。”阖闾点了点头。 要离接着说:“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您要当众下令,斩断我的右臂。一个失去了惯用手臂的武士,才会让庆忌放下戒心,相信我已是个废人,对他构不成威胁。” 此话一出,连一向以心狠手辣著称的伍子胥都倒吸一口凉气。 阖闾更是惊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指着要离,难以置信地说:“断你一臂,你可想清楚了?” 要离冷静地回答说:“大王,这还不够。庆忌生性多疑,断臂之仇或许还能伪装。要让他深信不疑的话,您还要再下令将我的妻子与儿子抓起来,公开处死,而且要将他们的尸身焚毁在闹市之中。” 此话一出,大殿之内,瞬间陷入了死寂,旁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几天后,要离因散布阖闾“弑君篡位”的言论被抓。 不仅如此,他还当面痛骂阖闾。阖闾在震怒之下,将要离右臂斩断。 阖闾又下令将其妻子、儿子全部斩杀,烧焦的尸体扔于闹市之中。 此事闹得满城风雨,百姓无不骇然。 几天后,要离越狱而出,拖着断臂,一路颠沛流离,终于来到了卫国,见到了庆忌。 庆忌看着眼前这个断了一只胳膊、形容枯槁的男人,厉声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何而来?” 要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说道:“公子,我乃吴国人要离!只因我说阖闾“弑君篡位”,那暴君便砍我右臂,杀我妻儿,还将他们挫骨扬灰。此仇不共戴天,我听闻公子在此招募义士,特来投奔,愿为公子先锋,誓杀阖闾!” 庆忌本就多疑,但他看着要离的断臂,听着他泣血的控诉,心中的防线开始松动。 如此深仇大恨,不似作伪。 为了考验要离,庆忌让他执掌军中一部分兵马。 要离尽心尽力,将部队操练得井井有条,赢得了士兵们的尊重。 期间,有刺客图谋刺杀庆忌,要离挺身而出,为其挡下一箭,赢得了庆忌的信任。 三个月后,庆忌对要离彻底放下了戒心,将他引为心腹,同吃同住,共商复仇大计。 时机终于成熟。庆忌决定亲自率领一支精锐,乘坐大战船,渡江突袭吴国都城。 庆忌意气风发,特意让要离站在自己身边,共享即将到来的胜利。 大船行驶到江心,忽然狂风大作,波涛汹涌。庆忌的注意力被风浪吸引,他站起身,大声指挥士卒稳定船只。 就在此刻,庆忌身后的要离,眼中杀机毕现。 些许,庆忌突然感到一阵剧痛,他猛地回头,只见要离用他仅剩的左手,将一杆短矛狠狠地刺进了自己的后心,鲜血瞬间染红了庆忌的铠甲。 庆忌的亲兵们惊骇万分,立刻拔刀冲向要离。 然而,濒死的庆忌却大喝一声:“住手,让他走!” 庆忌看着要离,吃力地说:“天下竟有你这样的勇士,用如此手段来刺杀我,你也是个忠义之士。” 说完,庆忌倒地身亡。 要离完成任务,回到了吴国,阖闾大喜,要给他封官加爵。 但要离拒绝了,最后拔剑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