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51年,叶亚华在澳门街头要饭无果,无奈在牌子上写道:“我是抗日名将王铭章的遗孀!”结果引起轰动,这是怎么回事? (信息来源:齐鲁壹点——「青未了」李满|抗日名将王铭章的故事) 王铭章牺牲的时候曾经获得中共领导人和蒋介石的高度赞扬,他在台儿庄战役中坚守滕县,虽然最终失手,他们坚守阵地,为其他部队的人拖延时间,为争取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而他的牺牲也非常地壮烈,他死前还在安慰他人,自己死的非常的痛苦,他们赶快去战斗吧。 1938 年滕县,硝烟蔽日。面对日军疯狂进攻,王铭章率部坚守,以血肉之躯构筑防线。 日军凭借飞机、大炮的优势火力,将滕县城墙轰出多处缺口,城内房屋接连倒塌,断壁残垣间皆是战火肆虐的痕迹。 日军发起总攻时,王铭章手持手枪,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指挥作战。他声音嘶哑,却坚定地高喊:“死守滕城,誓与城共存亡!” 在惨烈的巷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官兵与日军展开白刃肉搏。子弹呼啸而过,身边的战士不断倒下,但他毫不退缩。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左肩,鲜血瞬间染红军装,他踉跄了一下,却仍紧握武器,继续战斗。 又一颗子弹穿透他,剧痛袭来,他几乎站立不稳。即便如此,他依然强撑着身体,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呼喊:“兄弟们,抗战到底!” 这位铁血将军轰然倒下,年仅 45 岁,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保卫家国的战场上。但是他们在这一战场上先后剿灭了2000多名战士。 王铭章牺牲后,他带领的川军也没有想过苟活,他们几乎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和进入城内的士兵进行血拼,带着手榴弹拉着日军殉国。 他们去世后,抗日队伍纷纷为他们的去世而感到惋惜,中共领导人,还有国民党的蒋介石纷纷为他们的壮烈牺牲惋叹留词。 远在四川的叶亚华得知噩耗,悲痛欲绝。她是一名教师,本与王铭章有着和睦的家庭,育有三个年幼的孩子。 王铭章牺牲后,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她一人肩上。为躲避战火,她带着孩子们四处漂泊,辗转来到澳门。 在澳门,举目无亲的他们生活陷入绝境,为了让孩子活下去,叶亚华不得不放下尊严,带着孩子乞讨。 最艰难时,她高举写有 “抗日英雄王铭章遗孀” 的牌子,在街头无助地等待着路人的施舍。寒风中,她抱紧瑟瑟发抖的孩子,泪水混着雨水滑落,心中满是对丈夫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这一举动引起轰动,1951年,叶亚华一家被接到台湾。在陌生的环境里,她始终保存着王铭章的勋章和照片,将对丈夫的思念深埋心底。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嫁。 她努力维持生计,教孩子们认识他们的父亲,讲述他们的家乡,让他们铭记自己的根。尽管在台湾生活多年,叶亚华心中对故土的思念却从未减少。 晚年,她毅然和自己其中一个孩子回到四川。当她站在新都一中王铭章的铜像前,泪水夺眶而出。她轻轻抚摸铜像,仿佛又回到了与丈夫分别的那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