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西湖区为企服务品牌活动“西湖链链看”西湖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专场暨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不仅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优质高效的平台,打破了高校科研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壁垒,也为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支持,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西湖大学校长助理王廷亮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西湖大学成果转化工作的推进情况。人才聚集方面,西湖大学聚集了一批战略科学家领衔、青年科学家为生力军的杰出人才团队,其中讲席教授39位、省顶尖人才31位、西湖明珠人才10位。科技创新方面,西湖大学已取得40余项重大原创成果突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38项,获批44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平台赋能方面,建成遗传物质表达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未来产业研究中心、西湖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创新药物概念验证中心等国家、省市优秀实验室和校地科研机构。资源整合方面,通过区校合作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联动的科创产融模式,现已成功孵化51个项目,累计对外融资超25亿元,估值近200亿元。
项目路演环节,西湖阳光、西湖动力、西湖交互、高维医药、智能微型机器人5个西湖大学孵化项目依次上台介绍并提出需求,相关负责人进行回应。
“一直以来,西湖大学和西湖区对企业都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活动现场,西湖交互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企业的初心就是解决人机交互的安全痛点,将实验室中的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改善人类生活的产品和服务,让机器人更友好地融入人类社会。后续产品会在不同场景进行试点应用,希望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
场外,西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研发的产品——柔性不透明光伏贴膜样品。“这个产品是由两块玻璃合成的,可以同时具备隔热和发电作用。一层玻璃自带透明导电的膜层,一层是有机半导体,可以吸收光生产电。目前这款玻璃已可应用于手机充电,半小时能充50%。”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西湖大学立足“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以推动前沿科技创新和培养拔尖人才为己任。如今,西湖大学的孵化企业已崭露头角,这些成绩,离不开西湖区为企业提供的应用场景、政策辅导和资源对接。未来,西湖大学聚焦前沿领域,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人才优势,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绿色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研创新成果在西湖区落地开花。
“大学决定一座城市的高度。西湖大学从萌芽到今天云谷校区全面建成,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要想长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最后一公里,就要做好法律护航、土地资本、产品创新三方面的保障。”西湖区委书记董毓民说。未来,西湖区将与西湖大学携手共进,以科技创新为笔,以产业转化为墨,为杭州乃至全省、全国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西湖力量”,为科创事业书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