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发长文,通报涉大熊猫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的首例刑事案件。
全文如下:
2025年6月26日,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了被告人白某某、徐某寻衅滋事案并当庭宣判。被告人白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被告人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这是涉大熊猫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的首例刑事案件,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
大熊猫作为我国国宝,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其本身关注度很高,加之近年来大熊猫IP的成功打造,公众对其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在这个流量经济盛行的时代,一些网络主播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一段段剪辑加工过的大熊猫素材、一首首悲情的音乐、一声声打着爱国旗号的激奋控诉……为了博取流量,主播们在直播间和短视频中将大熊猫“被虐待”“被做黑实验”“生活凄惨”演绎得淋漓尽致,误导大量公众。为增加热度和影响力,有的主播在直播间组织网民拨打机构电话滋事、辱骂,恶意投诉、举报大熊猫机构及工作人员,组织网民网暴大熊猫专家。有的主播不顾安全在高速路上追赶大熊猫运输车辆直播,在公路上人肉拦截大熊猫运输车辆,甚至在直播间表演吃大熊猫粪便。有的主播还以为大熊猫维权为由集资敛财。在这些网络主播的煽动和推波助澜下,一些极端线下事件频频发生。大熊猫专家魏明在都江堰基地内被追赶辱骂,有人在卧龙神树坪基地、都江堰基地拉起反对给大熊猫做黑实验横幅,打电话骚扰辱骂工作人员等等,这些行为耸人听闻、令人发指,不仅严重干扰了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严重伤害十年如一日为大熊猫保护不辞辛劳不计付出的专家和饲养员们,还严重误导了许多不知情的公众,其中不乏正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们。
因为造谣和恶意投诉举报,原有的一些科研工作、大熊猫合作计划受到影响迟滞;日常的大熊猫转运也只能迟滞或在深夜进行,造成有的大熊猫因此错过了最佳配种时机;大熊猫出国回国则需要耗费上百名工作人员维护秩序;科研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畏首畏尾,难以静心开展科研创新;我们的科研人员经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辟谣,写情况说明。面对谣言,我们也多次在官方平台回应和辟谣、邀请媒体实地探访报道、请高校等相关单位专家进行科普。但我们的辟谣信息常常被部分意见领袖恶意解读,报道真相的媒体被指控帮熊猫中心“洗白”。这些流量主播还组织网民打电话投诉记者、高校等相关单位专家,举报传播辟谣信息的机构,企图阻止真相被更多公众知晓,以确保其能收割流量。“熊猫不惨,荷包不满”就是对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因受到不良网络主播的恶意传播影响,一些学校里的孩子们和青少年认为我们的大熊猫正在遭受惨绝人寰的“虐待”,让人感到无比痛心!
因受到严重网暴,部分工作人员患上了焦虑及强迫症,他们长期失眠、长期心情低落或短期暴瘦,部分工作人员变成非必要不出门、出门必戴口罩的“社恐”,个别工作人员甚至需要遵医嘱服药以及接受心理治疗。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正义终究会到来。白某某为首的以造谣传谣、制造对立、引导网暴的流量主播最终受到了法律严厉审判,相信其他毒流量操纵者也必将为他们的违法行为付出代价。
除了主播的因素,部分大熊猫粉丝因对大熊猫的过度担心焦虑,根据个人臆测发起对大熊猫管理工作的无理控诉。个别激进者甚至以舆论监督为名拉踩、塑造对立、制造话题、炒作热度,绑架大熊猫机构按照其个人或小部分群体的非理性、非科学要求饲养管理大熊猫,给大熊猫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也严重消弭了大熊猫所代表的友好。正如媒体指出的:“一些人基于私心私利拆台闹事,反而是在影响大熊猫这一物种的未来命运。”
公众对大熊猫的喜爱和担忧是完全能理解的,公众监督也是有必要的。但大熊猫保护是高度专业化的复杂生态课题,需要的是专业护航,用科学指导行动,而不仅仅是网络空间的情绪狂欢,不是连大熊猫基本知识都不了解的人,或者仅凭网络只言片语就“我认为”“我觉得”以及“你们应该”就能进步的。事实证明,正是保护科研机构和几代人数十年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科研成果,才让更多喜爱大熊猫的人士有了自己的“心上熊”,让大熊猫这曾难得一见的珍稀物种,成为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大熊猫保护的意义早已超越物种本身,它们是代表友好的使者,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对大熊猫真正的保护,是尊重它们是野生动物、是猛兽不是“萌宠”的习性,通过保护科学的进步实现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大熊猫不应沦为吸引眼球的流量道具或煽动情绪的舆论武器。只有让科学与热爱同行,才能让大熊猫从“网红明星”真正成为“生态旗舰”,方能为“国宝”撑起真正的保护伞。
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关注、监督大熊猫保护工作,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会根据科学评估酌情采纳,但也请理性、客观传播和表达。
案件更多详情:
夫妻二人散布“大熊猫被虐待”谣言、煽动网暴大熊猫专家,双双获刑
这场闹剧始于2023年3月,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国前后,白某某发现,自己在直播间谈论关于大熊猫的话题时,流量十分可观,还会收到粉丝打赏。
直到被抓获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尝到甜头的白某某和丈夫徐某,多次在直播间里以“爱国宝”为名,发布关于大熊猫的谣言。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有地下室,地下室里面的液氮用于电击取精、抽骨髓、打血洞、活取下丘脑。”“‘五张一侯’把大熊猫拿去做非人道熊猫活体实验”“活体取熊猫下丘脑制药”“出卖熊猫给美国人获利,熊猫专家在美国有豪宅”……他们传播的内容中,主要包括大熊猫科研单位虐待大熊猫、大熊猫饲养单位利用大熊猫牟利等。
类似这样的信息,通过白某某、徐某开设的直播和制作的短视频,在网络疯传。经公安机关鉴定,截至到案时,相关虚假视频累计播放545054次、转发1245次、评论9521条、点赞46404次。
积累足够人气后,两人将手伸向现实世界,甚至煽动网民对大熊猫科研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投诉、举报、辱骂。
2025年2月,白某某、徐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起诉。6月26日,都江堰市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
分工明确
账号被封就“换一个号”播
庭审中,白某某和徐某都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万分。
据白某某供述,她退休后,在多个社交平台做主播,从平台获取收益,另外,通过粉丝打赏也能获取一定费用。
“关于那些信息,都是我从网络上看到后,就直接在直播间直播,也没有核实过信息的真假。”到案后,白某某供述说,比如,她看到网上有人讲一只熊猫一生只能生3到5胎。“我觉得野外取精会影响野外种群的繁育,就在直播上反对。”白某某也承认,自己从来没有研究过大熊猫繁育的知识。“我也不懂,但是网络上都这么说,我也这么说。”
在白某某直播传播谣言的过程中,丈夫徐某主要担任“直播间管理员”的角色。徐某到案后供述,当白某某直播时,他就负责在直播间“踢出”反对者。
记者了解到,两人的社交平台账号此前曾多次被人投诉举报传播不实信息被封,不过,他们并未在意,称“换个号直接播就可以了”。
“流量经济”
催生无法停止的谣言
为何持续不断地传谣?经过法庭审理,二人主要是为了牟利。经过法庭调查,二人明知大熊猫被虐待不是事实,仍然持续传播此类信息,目的就是让自己的账号“流量不断”。
白某某称,自己看到过中心发布的辟谣声明和熊猫生活照片。“我知道熊猫没有那么惨,很多都是虚构的,但是我如果不讲熊猫处境堪忧、电击取精等话题,我就没有流量,不可能有粉丝来看我的直播,我就没有直播收益,只有继续在直播间传播这些话题和内容,才能赚钱。”白某某说,这些费用均用于夫妻二人开支。
对编造、传播谣言,煽动网暴大熊猫专家,二人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他们虽然清楚这些谣言和行为可能对被造谣者造成伤害,出于“流量焦虑”,仍然会持续传播这些话题。
面对网暴,多名熊猫专家的个人工作和生活节奏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庭审中,白某某和徐某也对自己行为给相关人士造成的伤害表达了歉意。
认罪服法
二人因寻衅滋事罪分别获刑
“他们的行为并不是真正地爱大熊猫。”该案的承办法官、都江堰市人民法院副院长王瑶在审判最后寄语被告人和社会公众:多向互动网络的传播特性,既为公共事务讨论与知识分享提供了高效的平台,也加剧了虚假信息的滋生与扩散风险。当虚假信息搭上了信息网络的快车,其破坏力将呈指数级增长。
6月26日,都江堰市人民法院一审审理了该案。法院审理查明,白某某、徐某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合议庭认为,二人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构成寻衅滋事罪。
法院依法判决,白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被告人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二人认罪服法,当庭表示服判,不再上诉。
“这起案件中,二被告人为一己私利散布虚假信息,割裂了社会信任,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让无辜者承受网络暴力之痛,让专业繁育机构的心血毁于谣言之中。”王瑶说,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每一次敲击键盘,每一次信息转发,都应承载对法律的敬畏和对道德底线的坚守。网民在享受自由表达的权利,更应履行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义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