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7年,上高之役,74军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

1937年,上高之役,74军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此战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1937年9月初,一支新军诞生在浙江,那就是第74军,由王耀武带领的第51师和俞济时指挥的第58师合编而成,俞济时任军长,兵力有两万一左右,装备不错,58师的炮兵营就有六门105毫米榴弹炮,火力挺强。 不久后淞沪会战爆发,74军就上了前线,王耀武的51师守在罗店,俞济时的58师负责蕴藻滨,都是最吃紧的地方,他们在枪林弹雨里死扛,退守时也组织有序。 从淞沪撤出来,部队没歇脚就加入南京保卫战,在汤山镇一带跟日军硬碰硬,多次挡下进攻,南京城破后,51师硬是突围到浦口,只剩四千人,真是一场豪赌。 经过休整,74军接着在徐州和兰封打,兰封会战时直接重创日军第2师团,算是捞回一把脸面。 1938年7月德安战役打响,日军第106师团想突破五台岭包抄中国军队,九月底他们杀到万家岭地带,却卡在白云山被第4军顶住。 战区司令薛岳决定围歼这路孤军,突破口选在74军58师的防区。 58师拼得只剩五百人,俞济时把自己的警卫营都调上前线,才守住阵地。 十月七日总攻开始,74军负责拿下张古山,51师猛攻不行,团长张灵甫想出奇招,带突击队从山后偷袭成功。这一仗大破日军,毙伤上万,连师团长都差点被抓,74军从此声名大噪。 战后田汉和任光写了军歌,歌词提到万家岭战斗,鼓舞人心。 1941年3月上高会战上演,日军三路围攻,想在上高地区包圈中国主力,但北路南边都被打退,中路扑向74军阵地。 3月22日,日军人多炮猛,猛攻云头山和白茅山,74军跟他们肉搏七次,死死拖住,这才让友军赶上来。 日军想突围没成,被再围歼,损失惨重,74军乘胜追击,拿回官桥干掉日军一名将官。 此战被何应钦称为最精彩的作战,74军获最高武功状和飞虎旗,王耀武和张灵甫都露了脸。 三年后常德会战中57师师长余程万带八千人守城十六天,扛住陆空火器,毙伤两万日军。 1945年5月雪峰山战役里,74军又立大功得飞虎旗。抗战八年,74军几乎场场硬仗都上,铁血丹心一点不含糊,不愧是老百姓口中的抗日铁军,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时间过去大几十年,那些抗战老将的后人还在传唱这段故事。 张灵甫在1947年孟良崮阵亡后,家族后人挺低调。2022年南京抗日纪念馆办的特别展览上,央视新闻报道了74军资料展示,题目叫“铁血记忆”,展示王耀武用过的物品。 俞济时1974年在台湾过世,儿子后来定居美国,2023年人民日报网刊登的一篇回顾文说,有人在洛杉矶社区活动提过他家抗战事迹。 王耀武1968年在北京离世,现在一些纪念场合提他名字,像2023年北京抗战电影展放他的片段,题目见人民日报“烽火岁月”,真是一朝英雄十年名。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铁血记忆 人民日报:烽火岁月 人民日报网:抗战后裔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