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酷暑中几近昏厥"…放任热衰竭·痉挛恐引发"热射病"】海外新鲜事热点现场热射病

【"酷暑中几近昏厥"…放任热衰竭·痉挛恐引发"热射病"】海外新鲜事热点现场热射病

持续高温多湿的“蒸笼天气”会给体温调节带来负担,增加热射病、热痉挛等热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特别是今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预计酷暑天数将比往年增加,需要格外注意预防和管理热相关疾病。

据3日韩国医疗界透露,温热疾患是因过度暴露于高温而引发的急性疾病群,其中热射病、热衰竭、热痉挛等最为典型。韩国健康保险审查评价院的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因温热疾患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为27,248人,较2022年(15,638人)增加了约74%。

热射病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功能崩溃时发生的威胁生命的紧急疾病,其特征是40度以上的高体温和意识下降。可能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剧烈头痛、寒战、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是温热疾患中最致命的一种。

若怀疑热射病,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可能关乎生死。首先应联系119迅速将患者送往急诊医疗机构。在送医前,应将患者移至阴凉处,松开衣物以利于散热。同时用温水浸湿的毛巾擦拭患者全身以降低体温,并使用扇子或风扇帮助皮肤水分蒸发散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主要血管流经部位敷冰可有效快速降低核心体温。若患者意识清醒且能配合,可补充水分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但若意识不清或出现呕吐,则不应尝试口服补液。

热衰竭是因大量出汗导致的脱水和电解质流失引起,可能引发疲劳、头晕、恶心、低血压等症状。热痉挛则是体内盐分流失引起的肌肉收缩异常,主要表现为手臂、腿部或腹部肌肉痉挛。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在阴凉处休息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发生热痉挛时,轻柔按摩或拉伸患处肌肉可有效缓解症状。

即使是这些轻度热相关疾病,若放任不管也可能发展为热射病,因此若症状持续1小时以上或未见好转,务必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等高危人群,轻微症状也可能迅速恶化,早期应对至关重要。

高丽大学九老医院家庭医学科教授李有静表示:"近期气候变化,预计今年夏季酷暑天数将多于往年","户外活动前务必查看天气预报,高温预警发布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她补充道:"户外活动时应频繁补充水分,穿着通风舒适的衣物有助于预防热相关疾病","若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后出现昏厥或意识模糊症状,需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处并补充水分等初步处理"。她还强调:"若意识模糊持续或无反应,应立即拨打119送往急诊室接受专业治疗。"

酷暑期间,建筑工地、农作业、快递配送等户外工作者面临更大的热相关疾病风险,需特别注意。应避开日照最强的中午12点至下午5点进行户外作业,若必须工作则需每20-30分钟定时休息和补充水分。李教授指出:"仅通过作业前后检查体温和身体状况就能预防重症热相关疾病","工作场所的预防教育、空调设备和休息空间准备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