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夜里10点40分,沈阳城外响起爆炸声,日军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一段,马上说是中国军队干的,以此为借口攻打北大营。这一晚,日本开始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可是谁也想不到,这个看似强大的岛国,面对当时内乱不断、军阀割据的民国,打了14年都没能完全拿下。 那天夜里,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接到张学良的命令:"无论受什么挑衅,都要忍着,不准冲突。"可日军已经开火了,士兵们愤怒地说:"小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还忍什么忍!"一些官兵不顾命令,拿起武器就往外冲,虽然抵抗很快被压制,但东北民间的义勇军却起来了。 日本人当时觉得中国就是一盘散沙,打下去肯定很容易,1937年7月7日晚上,日军中队长清水节郎带着一队人马在卢沟桥附近"演习"。 晚上10点40分,宛平城里的中国守军突然听到枪声,清水节郎马上跑到宛平城下喊话:"我们丢了一个兵,要进城搜查!" 中国守军团长吉星文在城头上回答:"卢沟桥是中国的地方,你们事先也没打招呼就来演习,已经违法了。丢兵的事我们不负责,更不能让你们进城搜查!" 清水节郎气得直跳脚:"你们必须让我们进去!" "想都别想!"吉星文斩钉截铁地回答。 日军恼羞成怒,凌晨4点50分开始炮轰宛平城,吉星文立即下令:"给我狠狠地打!"中国军队开枪还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 日本军部原本以为这次就像以前打朝鲜、打台湾一样,来个"速战速决"就能搞定,陆军大臣杉山元还向天皇打包票:"一个月内解决中国事变。"可是他们算错了账。 战争打响后,中国的反应出乎日本人意料,本来各打各的军阀们突然团结起来了,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有守土抗战的责任!"连平时斗得你死我活的国共两党也握手言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8年,武汉会战打得天昏地暗,日军投入了20个师团约20万人,中国军队出动了120个师110万人。 战场上,中国士兵拿着大刀片子冲向日军坦克,喊着"誓死不当亡国奴!"日军虽然武器先进,但面对这种拼死抵抗的架势,也打得很吃力。 一个日军军官在日记里写道:"中国兵的顽强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可是中国人就是不投降。" 战争打到后来,日军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他们能占领城市,但控制不了农村,中国太大了,战线越拉越长,日军兵力不够用,更要命的是,中国军队搞起了敌后游击战。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晋察冀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新四军像鱼儿一样游到了日军后方。 白天日军在据点里还能威风威风,一到晚上就成了瞎子,游击队员们神出鬼没,今天炸个炮楼,明天端个据点,把日军搞得焦头烂额。 有个日军小队长在给家里的信中抱怨:"这里的中国人太狡猾了,白天看着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晚上就变成了游击队,我们根本分不清谁是敌人,谁是百姓。" 日军想出了"治安强化运动",搞什么"三光政策",可是越这样干,中国人反抗得越厉害,老百姓都说:"小鬼子越狠,我们越要和他们拼到底!" 1938年5月,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正在写一篇文章,他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得出结论:这场战争会很长,但中国一定能赢,他把这个道理写成了《论持久战》。 毛泽东把抗日战争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略防御,日本进攻,中国防守;第二阶段是战略相持,这是最关键的,时间最长,也最苦;第三阶段是战略反攻,中国力量强大了,就要收复失地。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完全正确,到了1940年,日军攻势已经衰竭,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日军在中国战场越陷越深,就像掉进了泥潭里,有个在华日军甚至建议"年底自动撤兵",可见他们已经打不下去了。 日本人犯的最大错误是同时得罪了太多人,他们不光要对付中国,还要防着苏联,1941年又去偷袭珍珠港,把美国也拖下了水,这下好了,全世界的强国都成了他们的敌人。 一个小小的岛国要同时打几个大国,这不是找死吗?美国参战后,中国得到了大量援助,飞机、坦克、枪炮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日军本来就吃力,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抗日根据地越建越多,从华北到华中,从华中到华南,到处都有游击队,日军控制的地盘虽然不小,但都是孤立的点和线,根本连不成片,就像一个人身上扎满了钉子,看着唬人,其实已经千疮百孔了。 到了1945年,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德国投降后,苏联百万大军开进东北,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8月15日,日本天皇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场持续了14年的侵华战争,以日本的彻底失败告终。 为什么日本打了14年都没能征服中国?答案其实很简单:中国人不答应。 无论多少困难,无论敌人多强大,中华民族就是不愿意当亡国奴,这种民族精神,是任何武器都打不垮的。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