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高校为何不对外开放?不是秩序,是责任

最近关于“大学校园该不该对外开放”的讨论再次引发热议,很多人将矛头指向高校“太高冷”“排外”“怕被打扰”,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本质并不只是秩序问题,而是权责边界不清。 从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因为人流过多影响教学秩序的高校并不多,清华、北大这样的全国顶尖高校可能会遇到参观者太多、影响教学的情况,但这并不具有普遍性。大多数高校之所以选择限制对外开放,根源在于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谁来负责。 一旦对社会开放,意味着任何社会人员都可以进入校园。而一旦这些人员在校园内发生了意外、纠纷,甚至像最近上海交通大学校外人员殴打校内学生这样的恶性事件——不管责任怎么判定,最终舆论和法律压力几乎一定会落在高校身上。谁让你让他们进来的?谁来承担赔偿?谁来保护学生安全?答案通常只有一个:学校自己负责。 这种风险的不对等,才是高校“不开放”的根本逻辑。如果没有明确的安全监管机制、责任划分体系,就等于是学校在用自己的资源、责任、甚至声誉,来为不确定的社会风险买单。这对任何一个管理者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说到底,高校不是公园,不是广场。它首先是育人的场所,是一个有特殊功能的封闭空间。在当前社会治理体系还没有提供足够“责任共担”机制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封闭性,是一种审慎而理性的选择。 当然,未来如果相关法律制度和保障机制完善,校内校外的边界清晰明了,公众理性程度提高,高校也会有条件更大程度地开放。但在此之前,“不开放”本质是一种责任担当,而非“傲慢拒人”。理解了这一点,也许就能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22
用户17xxx22 1
2025-07-04 08:04
高校校园不开放的最大好处是避免社会闲杂人员对女大学生的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