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2年,12岁的段桂秀嫁给了21岁的王金长,新婚第3天,王金长去参军,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段桂秀拒绝改嫁。87年后,段桂秀在王金长的墓碑前大哭。 (参考资料:2024-12-09 中国军网——从青丝到白发,106岁的她还在默默守望……) 一个疑问,段桂秀揣了八十多年,直到2019年5月,这位百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于都县烈士纪念园时,答案似乎就在眼前了。 当段桂秀看到园中那尊高大的红军骑马雕像,浑浊的双眼突然亮了,指着雕像,声音颤抖又激动:“那个骑马的,长得很高大的红军就像我金长哥哥。” 可惜,希望的尽头,往往是更残酷的现实,民政所所长郭湖北领着她,走到密密麻麻的烈士英名墙前,指着其中一个名字,轻声说出三个字:“王金长。” 一瞬间,老人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猛地扑到冰冷的墙上,积攒了八十多年的泪水决堤而下,这哭声里,有等待终结的释然,更有信念崩塌的绝望。 1918年出生的段桂秀,命运从一开始就没得选,才十个月大,她就被送给王家当了童养媳,丈夫王金长大她七岁,两人一块儿长大,青梅竹马,说是夫妻,其实更像兄妹,这份最朴素的感情,是她漫长人生里唯一的暖色。 1933年正月,不满十五岁的段桂秀和王金长拜了堂,谁知,新婚的甜蜜只有短短二十天,这个叫王金长的热血青年,做了一个改变所有人命运的决定——他要当红军去。 离别那天,村口的大樟树下,王金长紧紧攥着妻子的手,眼神里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坚定,他许下承诺:“我三五年就回来,等着我!”说完,把身上仅有的几块钱全塞给了她。 段桂秀拼命点头,又把连夜赶制的一双黄麻草鞋,小心地塞进丈夫的行囊,就这样,王金长一步三回头地走了,他留给段桂秀的,是一个不知尽头的守望。 谁也没想到,王金长口中的“三五年”,过去了一个又一个,王金长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讯,那些年,段桂秀和婆婆、小叔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极苦,最难的时候,婆婆甚至要出门讨饭才能糊口。 可即使这样,婆婆也从未亏待过段桂秀,始终把她当亲闺女,段桂秀都记在心里,成年后,她默默扛起了整个家的重担,替丈夫尽孝。 为了补贴家用,这个瘦弱的女人去挑石灰,一担一百多斤,对男人来说都费劲,段桂秀却咬着牙一挑就是二三十担,生活的重压,几乎把她的腰压弯,可她从不在婆婆面前叫一声苦,她心里只有一个念想:等金长哥哥回来。 村里闲话不少,有人甚至当面劝段桂秀改嫁,段桂秀的回答每次都一样,斩钉截铁:“我早就是金长哥哥的人了,这辈子都不会改嫁!” 时间来到1953年,段桂秀没等来丈夫,却等来了一纸证明——王金长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她崩溃了,追着民政干部撕心裂肺地追问埋在哪里,可除了几句安慰,没人能回答。 段桂秀不信,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能凭一张纸就断定是死了呢?她不接受,于是,她选择继续等。 段桂秀等过了春天又等到冬天,等来了满脸皱纹,等走了青春年华,她送走了安详离世的婆婆,看着王家老宅只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人,也还在等,等待的间隙,她把小叔子拉扯大,看着他娶妻生子。 1965年,王金长离家已经32年了,为了让王家有后,段桂秀做了一个决定:把小叔子的儿子过继到自己名下,就当是她和王金长的孩子,取名王地长,她盼着“地久天长”,盼着一家人还能有团圆的一天。 这份执念,一直到了2019年,民政所所长郭湖北因为工作和老人结缘,几乎把她当自家亲人,每次段桂秀来领抚恤金,都会拉着他问王金长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