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焦作一村居民为“自证”祖坟有700年历史,不惜开掘坟墓,没想到,刚开凿就发现大片元代陶俑,直接引来了考古专家。 “乡亲民,别激动,我为你们解读一下国家政策,咱们国家对古墓当然是有保护机制的,但前提是有价值的古墓,你们的祖坟并在这个区间,自然不能阻碍咱们的工业发展。” 群情激动的东王封村村民聚集在一处,围着干部不让走,非要“讨个说法”,起因是他们村子被圈进了工业区,需要搬迁,他们搬迁是小事,但长眠于地下的祖宗们可不能轻易挪地,所以他们才会这样激动。 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之后,他们都很失望,于是,他们回去了解了具体的国家政策,如果他们的祖坟历史悠久,并且祖上还不是无名小辈,那么就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 于是,在未动工之前,村里的靳氏族人聚在一起开了好多大会在商量对策,根据一些村民手中的族谱加上他们长辈口口相传的话,他们也发现了一件事,那便是他们的祖坟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为了印证这件事,他们决定开棺,挖祖坟这样的事他们也是犹豫商量了好久,一直到两年后,他们才决定动工。 在动工开始之前,为了给祖先道歉,他们做了很多祭拜仪式,还购买了很多祭祀用品。 动工当日,吸引了很多村民的围观,大家无一不是抱着好奇的想法,想来看一看这个号称有几百年历史的祖坟究竟有何价值,或者说里面能挖出什么好东西。 为了不破坏祖坟的结构,他们没有动用机器而是全凭人工,人们举着铁锹一点点深入,墓穴的大致样子也暴露在众人面前,祖宗的棺材他们自然不敢动,但根据他们的了解,墓穴当中一定还有其它的陪葬品。 靳氏族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这些陪葬品,陪葬品的价值一定能被专家判定为珍贵,那么他们的祖坟就能留下。 奔着这样的目的,众人都既敬畏又认真不敢有丝毫松懈,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大汗淋漓的村民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准备再歇一会儿,没想到,正当他们准备往外走的时候,一人突然被绊倒了。 他站起来将脚边的土块挖开,竟然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陶俑脑袋,这下众人都不敢休息,对着那片地开始深挖,最终,一条长方形的墓道出现在众人面前,而惊人的是,墓道中竟然全部都是陶俑! 陶俑这东西在古代普通百姓也能用,但规模一般较小,能用得起陶俑仪仗队的,绝非一般人,不是王公贵族也至少是个大官。 这件事上报之后,专家带上专业工具纷纷来到现场,封锁现场之后,就开始对文物进行挖掘和清点,光是仪仗队就有八十多件文物,这样惊人的数目让专家合不拢嘴,不管是历史研究还是文物本身都有着独特且珍贵的价值。 听了专家的判断,靳氏族人高兴的问:“这下我们是不是不用搬迁了?” 得到专家肯定的回答之后,靳氏族人族人高兴的将专家“请走”了,即使制止了专家想要接着往下挖的想法,虽然专家觉得可惜但毕竟是人家的祖坟,还是要以人家的意愿为主。 不过,在专家的沟通下,靳氏族人还是愿意拿出一部分的文物给专家做研究,毕竟他们也想知道自己祖上到底是何等显赫的人物。 在专家考察过后,惊奇的发现,这个位于中原地带的元朝墓穴正是一个中原人的。 我们都知道,元墓在中原一代很稀有,但他们靳氏祖坟便是一个少有的意外,凭借着高超的医术得到了元世祖的青睐,甚至元世祖打仗都一定要带上他。 也正是因为他医术高超,最终获得了正三品的官职,所以在下葬之时才能有这样大的阵仗,更珍贵的是,这个墓穴保存的十分完整,并没有被摸金校尉光顾过。 700年的历史到如今竟然能保存完好,不得不说,他们的族人一定也做出了不少努力,其实咱们中华民族发展至今,祖上显赫的一定不在少数,但相信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 信息来源:地下文物的宝藏——靳德茂墓(一)族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