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这回真是变了样!新总理一上台,就当着中国的面,把边境上几十年的老难题一股脑敲定了:治沙、防火、通关、修铁路,全要搞。过去挂在嘴边的“第三邻国”没人提了,“平衡外交”也不说了,路子走得明明白白。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光说蒙古新总理赞丹沙塔尔这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作为蒙古政府领导,就主导了向中国捐赠3万只活羊的行动。 一说到这,估计很多人就有了印象,当时中国正处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阶段,蒙古送来的这3万只羊,不仅是物资援助,更是一份雪中送炭的情谊。 这事儿在中蒙两国传为佳话,也让赞丹沙塔尔赢得了“送羊总理”的称号。这份情谊为后来中蒙关系的深化埋下了伏笔,也让中国看到了蒙古在关键时刻的担当。 赞丹沙塔尔上任后,对华态度更是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他多次公开表态,蒙古必须抱紧中国大腿,直言“蒙古不应做大国棋子,要主动融入中国发展大局”。 这种务实的态度,在他上任后的一系列动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6月上旬,他刚就任总理,就绕过美国,直接向中国发出邀请,邀请解放军参加“可汗探索-2025”多国维和军演。 要知道过去这个军演,一直是美国主导的,蒙古这次的举动,无疑是在向中俄表明,蒙古更重视与邻国的安全合作。 赞丹沙塔尔的发言,也透露出了强烈的合作意愿,他在就职演讲中明确表示,“我们不打算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而是希望每一项合作都能服务于国民福祉”。 这种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表态,与前任总理奥云额尔登推行的“第三邻国”战略,形成了鲜明对比。 赞丹沙塔尔深知,蒙古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中俄,尤其是中国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他上台前,其实蒙古已经面临着不少的困境。 经济上,2024年GDP增速降至2.1%,2025年一季度更是骤降至2.4%,通胀率高达9%,失业率11.2%,全国30%人口陷于贫困。 蒙古国经济严重依赖矿产出口,而国际市场矿产价格波动频繁,这使得蒙古的经济十分脆弱。 环境方面,沙漠化和草原火灾问题长期困扰着蒙古,每年因火灾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基础设施方面,铁路轨距不统一、口岸通关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蒙古的资源出口和经济发展。 而我们中国,在近几年确实也给了蒙古很大的帮助。 截至2023年,中国对蒙古的直接投资达63亿美元,占蒙古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4%,中国还帮助蒙古修建了7条跨境公路,购买了蒙古86%的煤炭。 基础设施方面,中蒙AEO互认安排于2025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两国AEO企业货物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铁路,于2025年5月开工,预计2027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大大提升蒙古煤炭出口的运输能力。 而且在环境上我们也下了不少功夫,中国治沙团队在蒙古国南戈壁省,种植了600万亩梭梭林,帮助蒙古治理沙漠化。 但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收获回报,这个新总理上台前,蒙古是又是如何对待中国的呢? 前任总理奥云额尔登推行“第三邻国”战略,试图在中俄之间搞平衡,甚至一度叫停了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导致蒙古失去巨额过境费和供暖保障,民众对此颇有怨言。 在边境合作上,受俄罗斯和蒙古内部政治阻碍,中蒙边境合作始终未能深入发展。 这种摇摆不定的政策,使得中蒙合作项目进展缓慢,蒙古也错失了很多发展机遇。 奥云额尔登的政策,让蒙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蒙古因为过度依赖矿产出口,而“第三邻国”战略未能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收益,反而导致中蒙合作项目受阻,经济增长乏力。 奥云额尔登的政策,更是引发了国内民众的不满,最终自己也因贪腐丑闻下台。 新总理赞丹沙塔尔,又准备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 他重启了被搁置的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并推动中蒙智能通关系统,在扎门乌德口岸重新启动,将货车检查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8分钟,走私率降低了92%。 他还宣布要在未来十年内投入47亿美元,将中蒙边境段铁路全部改造为标准轨,预计每年可节省物流费用8.5亿美元。 在生态合作方面,中蒙联合启动了“绿色屏障”计划,火灾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90分钟,火灾损失减少了78%。 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蒙古的燃眉之急,也为长远合作奠定了基础,赞丹沙塔尔的改革措施,是基于蒙古现实国情的务实选择。 他深知蒙古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只有与中国深化合作,才能实现经济复苏和国家稳定。 从“送羊总理”到推动中蒙全面合作,赞丹沙塔尔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蒙古的这次转变,不仅是政策的调整,更是对地缘政治现实的深刻认识。 未来中蒙关系能否持续升温,还需看赞丹沙塔尔能否顶住内部压力,将合作落到实处。 但无论如何,蒙古的这一转变,已经为中蒙关系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