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夏洛特烦恼》的导演找到那英,希望她可以本色客串一下。但那英却冷冷地道:“票房保底有多少?”
2015年,随着舞台剧《夏洛特烦恼》的成功,主演马丽与沈腾的精彩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投资方决定将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 这部影片吸引了许多关注,尤其是沈腾饰演的主角“夏洛”穿越回过去后,遇到的贵人“那姐”,为他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两人在剧中合唱的《相约1998》,更是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亮点。 “那姐”这一角色以中国著名歌手那英为原型,然而,导演并没有选择直接邀请那英本人来出演。虽然导演曾经向那英发出了邀请,但事情的发展却并不如他们所愿。这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邀请那英的过程中,导演闫非和彭大魔怀着满腔热情,信心十足地拿着剧本去找她。他们希望能够请到这位音乐巨星,认为她的加盟会为影片增添光彩。
当他们面对那英时,情况却变得复杂。那英对这部电影并不十分看好,对导演的身份和团队的背景也充满了疑虑。 她当场提出质疑,面对一个没有著名导演、没有大明星、也没有高预算的电影项目,那英的反应显得非常冷淡。在她看来,这样的项目很难让人信服,特别是对于一部需要观众关注的电影。她的直接发问:“票房保底有多少?”显然是在试探导演对影片的自信与市场前景的判断。 面对这道问题,闫非和彭大魔并没有退缩,反而信心满满地回答:“20亿!” 她半晌无言,眼神中流露出对这对年轻导演的怀疑。
对于默默无闻的开心麻花团队,尤其是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毛孩”,那英并不相信他们在电影界能闯出什么样的成就。 最终,那英选择了拒绝这次邀请。 虽然导演们对剧本充满信心,但在那英的角度来看,她更倾向于相信那些有过成功经验的知名演员和制作团队。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所参与的项目都经过严格筛选,因此对一个尚未证明自己能力的团队自然难以信任。
事实上,那英拒绝出演《夏洛特烦恼》,原因不止一个。 就在一年前,她刚客串了姜文导演的电影《一步之遥》。 尽管有姜文这样的大导演坐镇,《一步之遥》最终票房惨淡,沦为烂片。 这一经历,让那英对年轻导演的邀约难免心有余悸。
此外,当时的那英已是《中国好声音》的导师评委,正值事业巅峰期。 优质资源唾手可得,她不必冒险接拍一部前景未知的电影。 更何况,闫非和彭大魔一上来就报了20亿票房保底,这在当时看来是天方夜谭。 要知道,前一年徐峥主演、宁浩导演的《心花路放》,也只不过收获了11.4亿票房。 20亿的保底,显然缺乏现实依据。 她凭借多年行业经验和敏锐直觉,判断这部电影虽有潜力,但要达到20亿票房仍是天方夜谭。与其冒险接拍,不如专注于手头的工作,这或许是那英当时的想法。
事后证明,那英拒绝出演《夏洛特烦恼》,虽未必是明智之举,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该片最终收获14.41亿票房,虽未达到20亿保底,但已属于爆款行列。5100万的投资,收回近30倍,创造了国产电影的奇迹。 《夏洛特烦恼》的成功,让沈腾、马丽等主演身价倍增,也为开心麻花后续的电影发展奠定了基础。 那英错过了《夏洛特烦恼》这个机会,但她仍是乐坛顶流,地位无可撼动。 只是,当《夏洛特烦恼》票房节节攀升时,那英心中是否曾涌起一丝淡淡的遗憾?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那英这一决定,已成为她演艺生涯中一段有趣的注脚。
尽管遭到那英的拒绝,闫非和彭大魔并未气馁。他们转而邀请了长相酷似那英的科班演员马小茜,来饰演电影中的"那姐"一角。 马小茜虽然名气不及那英,但凭借扎实的演技和相似的外形,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角色。 马小茜性格开朗大方,亲和力十足。她的东北女孩特质,使得她在与人交往时总是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参演《夏洛特烦恼》后,马小茜的人气迅速攀升。 她在剧中饰演的角色不仅展示了她的演技,也让她与沈腾的搭档化学反应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面对“太像了”“演技越来越传神”等如潮好评,马小茜感到非常欣慰。她的努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而这份认可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演艺道路。
在接受采访时,马小茜表示自己始终保持着踏实演戏的态度,努力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她提到,生活中偶尔会有朋友见面时说她像那英,马小茜认为这可能与她们共同的东北女孩性格有关。 在工作中,马小茜从来没有想过要模仿谁。
她塑造的人物总是从角色的角度出发,努力挖掘每个角色的内涵与特质。对于她而言,演戏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 她认为角色的要求决定了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模仿。 在这次参演《夏洛特烦恼》的过程中,马小茜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愈发成熟。 她意识到,成功的关键在于真诚地对待每一个角色,努力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真实情感与经历。 正是这种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投入,使得她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不断地挑战自我,马小茜希望能在未来的演艺生涯中,创造出更多令人难忘的角色,展现出更加多元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