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乌克兰最大的功绩,是把俄罗斯从一个帝国打成了一个国家,把自己从一个国家打成了一个

乌克兰最大的功绩,是把俄罗斯从一个帝国打成了一个国家,把自己从一个国家打成了一个部落。伊以冲突,最着急的就是泽连斯基,因为欧洲如果不看他们的戏,他们就不会给他们钱。   先说俄罗斯。这个曾经被视为“帝国”的国家,在乌克兰战场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2024年的库尔斯克战役中,乌克兰虽然发起突袭,但最终被俄军以精锐部队和朝鲜援军击退,乌军损失惨重,精锐装甲力量几乎消耗殆尽。这暴露了俄罗斯军事体系的局限性——尽管能够反击,但长期战争已导致其经济制裁加剧、国际孤立,甚至需要依赖伊朗的无人机和朝鲜的地面部队。曾经横跨欧亚的帝国光环逐渐褪去,俄罗斯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更注重本土防御而非扩张。   再看乌克兰。战争不仅造成了领土损失,更导致社会结构的瓦解。顿巴斯地区的库拉霍沃市被俄军完全控制,东部亲俄武装实际掌控大片区域,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幅削弱。乌克兰人口从战前的4800万锐减至2900万,经济崩溃、能源依赖度高达97.8%,粮食自给率仅30%,整个国家已从统一实体退化为松散的地方势力拼凑体,宛如“部落”。   而伊以冲突的爆发,对乌克兰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欧洲的注意力和资源逐渐转向中东,对乌援助开始减少。2024年4月伊以冲突后,欧盟虽然承诺提供500亿欧元援助,但实际拨付速度放缓,且部分资金来源于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欧洲自身财政压力巨大。泽连斯基在2025年2月甚至表示愿意辞职以换取和平或北约成员国资格,凸显其对外部支持的极度依赖。更严峻的是,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推动下,试图加速俄乌和谈,进一步削弱了乌克兰的谈判筹码。   欧洲的态度转变尤为关键。过去,欧盟是乌克兰最大的援助方,2024年提供了173亿美元财政支持,但伊以冲突后,欧洲内部对继续援乌出现分歧,部分国家主张削减开支以应对自身经济问题。泽连斯基多次公开呼吁欧洲加快武器供应,甚至警告战争可能长期化,但效果有限。这种依赖外部输血的模式,让乌克兰在国际政治博弈中沦为“表演型国家”——必须持续制造冲突热点以维持关注,否则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   历史的吊诡在于,乌克兰本想通过战争争取主权,却反将自己推向深渊。当俄罗斯的“帝国泡沫”破裂,乌克兰也失去了作为统一国家的根基。而伊以冲突的爆发,恰似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乌克兰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逐渐被边缘化。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或许不是任何一方,而是地缘政治格局的无情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