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刚到手,AI就封杀!德国这记“回马枪”捅得真准啊 刚拿到中国稀土出口通行证,德国反手就对中国AI应用下达封杀令——这算哪门子公平竞争?
6 月 27 日,德国数据保护专员梅克・坎普突然要求苹果和谷歌下架中国人工智能应用 DeepSeek,理由是它 “非法将用户数据传输至中国”。这个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漏洞百出。
DeepSeek 在技术架构上已确保数据本地化存储的可能性,并在爱尔兰、新加坡设有中立数据中心,完全可以做到 “数据不出大欧洲区”。可即便如此,德国还是执意要封杀。
这背后,是德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焦虑。DeepSeek 横空出世后,用不到 OpenAI 1/3 的算力成本,实现了文本生成、图像识别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其开源模型已被全球 32 个科研机构采用。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泄露的文件显示,五角大楼将 DeepSeek 列为 “威胁美国 AI 霸权的头号对手”。德国此时对 DeepSeek 下手,本质上是西方霸权对中国科技突围的集体恐慌。
更讽刺的是,德国在稀土领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极高。德国经济部 2024 年报告显示,德国汽车产业 42% 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大众、宝马等车企刚从中国获批稀土进口配额。这种 “前脚拿稀土,后脚封杀 AI” 的操作,连德国本土媒体都看不下去。《法兰克福汇报》直言:“政府在用左手的合作掩盖右手的敌意。”
德国的这种做法,也暴露了西方安全审查的真实面目。德国要求 DeepSeek 提供数据保护证明,却对扎克伯格的 Meta 泄露 5.3 亿用户数据的丑闻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失明,显然不是捍卫数据隐私,而是维护技术霸权。
面对德国的围剿,中国早有准备。中国不仅控制着全球 93% 的稀土深加工能力,还通过 “技术换市场” 模式,要求越南、泰国等国的磁材厂必须使用中国提纯工艺,并将 50% 产品返销中国。在 AI 领域,中国也在加速布局,已形成国际领先优势。正如工信部部长所言:“西方越封锁,中国 AI 的自主生态越牢固。”
德国的封杀令,看似是一场针对单一产品的下架风波,实则是东西方科技产业信任机制的多重博弈。而这背后,是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和技术主权的争夺。德国的做法,不仅伤害了中德之间的经贸合作,也让自己陷入了 “稀土依赖” 和 “技术围堵” 的两难境地。
在这场科技博弈中,中国凭借稀土和 AI 的双重布局,正在改写规则。而德国的 “回马枪”,最终可能只会让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失去更多话语权。未来,随着中国在稀土和 AI 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断巩固,西方的围堵策略恐怕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