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公里远程突袭,乌军无人机命中俄罗斯伊热夫斯克防空导弹工厂,这是直接打进窝里了。俄罗斯方面有23人死亡,48人负伤。 伊热夫斯克是俄罗斯军工重镇,号称“战斗民族的武器库”。被袭击的“穹顶”机电厂是专门生产“道尔”“奥萨”这些防空导弹,还有“哈皮”攻击无人机,俄军前线的防空火力一大半都得靠这儿供应。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乌军这次突袭的技术含量。1300公里是什么概念?差不多从北京到上海打个来回还多!这么远的距离,普通无人机根本飞不过去,可乌克兰做到了。 他们用的“利乌蒂”无人机,不仅能加装副油箱延长航程,还用上了星链卫星导航、惯性制导和AI图像识别这些高科技。 就算俄罗斯电子战再厉害,干扰得了GPS信号,也挡不住无人机用“眼睛”盯着目标飞。听说这些无人机还能协同作战,前面的负责探路,后面的跟着精准打击,俄罗斯的防空网再严密,也架不住这么聪明的战术! 俄罗斯这边,防空系统号称世界一流,什么S-400、“铠甲”系统一大堆,结果这次居然让乌克兰无人机像逛自家后院一样飞进来,问题出在哪儿呢? 一是俄罗斯腹地的防空部署太薄弱,前线打得热火朝天,后方却以为高枕无忧,雷达站稀稀拉拉的,无人机很容易钻空子。 二是电子战优势被削弱了,乌克兰的无人机用上了抗干扰技术,俄罗斯的“电磁拳头”打在棉花上,有劲使不出来。 三是拦截成本太高,俄军为了打无人机,一天得发射多少导弹?一枚导弹几十万,无人机才几千块,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 对乌克兰来说,这是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不仅鼓舞了士气,还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的远程打击能力。以后俄罗斯再想随便轰炸乌克兰城市,可得掂量掂量自家后院的安全。 对俄罗斯来说,这简直是当头一棒,工厂被炸不仅影响前线武器供应,还让国内民心不稳。老百姓一看,连这么重要的军工基地都不安全了,这仗还能打赢吗?更严重的是,俄罗斯的国际形象也受损了,那些想买俄罗斯武器的国家,现在估计得重新考虑了。 不过,这事儿还没完。俄罗斯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很可能会加大报复力度,比如用导弹轰炸乌克兰的基础设施,或者加强本土防御。 但乌克兰也不会坐以待毙,泽连斯基已经宣布要优先发展远程无人机,以后这样的突袭可能会越来越多。这场战争已经从地面打到了天空,从前线打到了后方,无人机成了改变战局的关键武器。 但不管怎么说,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损失,希望双方能早日停火,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