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97年,北京的街头还飘着老胡同的烟火气,何冰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约他吃饭的竟

1997年,北京的街头还飘着老胡同的烟火气,何冰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约他吃饭的竟是多年未见的初中女同桌。饭桌上,她一句“我明年30岁了,要不我嫁给你”让何冰瞬间懵了。他脱口应下,却立马后悔。

何冰1968年出生在北京,家里条件一般,父母忙着生计,没太多时间管他。小时候的他长得普通,性格内向,学校里没少被同学欺负,回家也没人诉苦。9岁那年,他在家里那台黑白电视机前看“迎新春联欢会”,演员们的表演让他眼睛都亮了,从那会儿起,他心里就埋了个当演员的梦。

到了1987年,19岁的何冰决定考中央戏剧学院。他没学过表演,家里人觉得他异想天开,没人支持。他硬是从姑姑那儿借了5块钱报名费,瞒着家里骑自行车去了考场。到了现场,他一看,胡军、贾宏声、巩俐这些长得好看的考生扎堆,他觉得自己这张脸估计没戏。可谁知道,他凭着天赋和一股子倔劲儿还真考上了。

在中戏的四年,他学得特别认真,课上跟着老师抠细节,课下泡在宿舍看书,书桌上全是借来的戏剧本子。1991年毕业,他被分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满以为能大干一场,结果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同期同学像江珊、徐帆很快挑了大梁,他在剧院里却只能跑龙套,演些边边角角的小角色。月薪99块钱,连吃饭都不够,演出多点能有点补助,可他戏份少,补助也少得可怜。他租了个小破屋,生活乱七八糟,下午爬起来,晚上演完戏就熬夜看书。

那几年,他日子过得灰头土脸,事业没起色,感情更是空白。试着去剧组面试,十次有九次因为长得不帅被刷下来。1993年,他在话剧《鸟人》里演了个叫“黄毛”的角色,只有7分钟戏份,可他演得活灵活现,观众鼓掌鼓得手都红了。这让他稍微有了点信心。1999年,他凭《雨过天晴》拿了第1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算是正式在圈里站稳了脚跟。这些年的磨砺,让他学会了咬牙坚持,也让他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1997年秋天,何冰的BB机突然响了,上面是个陌生号码。他回拨过去,电话那头是个熟悉的声音——李海洋,他的初中同桌。她当年跟他前后桌,后来去了日本读书和工作,俩人早没联系了。这次她回国探亲,想约他吃顿饭聊聊。吃饭那天,李海洋聊着聊着突然说,她29岁了,明年就30,得找个人嫁了,问何冰能不能娶她。何冰脑子一热,立马说好,可话刚出口,他就后悔了。他那会儿经济条件差,住的还是父母家的小破屋,事业也没啥起色,觉得自己压根没能力养家。

李海洋倒是不急,说她得明年从日本回来才能结婚,因为公司辞职得提前半年通知,她还想在那儿待满10年,顺便拿年底的奖金。何冰听完松了口气,心想拖半年也好,能多攒点钱,不至于太狼狈。这次饭局像是个意外的插曲,俩人没多聊细节,各自回了家,可何冰心里却多了点说不清的感觉。

到了1998年,李海洋真从日本回来了。俩人没搞什么大阵仗,直接领了证,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是两家父母一起吃了顿饭。因为没钱买房,他们只能跟何冰父母挤在一套老式两居室里。房子小,家具旧,生活紧巴巴的,但李海洋从没抱怨过。她还拿出了自己攒的5000块钱给何冰,说家里缺啥就用。何冰接过钱,说这算借的,以后还。李海洋笑笑,说一家人别分你我。

何冰打心底里感激老婆的体贴,也憋着一股劲儿想让她过上好日子。他开始更拼命地接戏,哪怕是小角色也演得特别认真。2003年,他在《浪漫的事》里演了个配角,演技让人眼前一亮,还提名了金鹰奖,观众开始记住他的名字。他攒了点钱,想买房搬出去住,可李海洋说,父母年纪大了,先给他们换个大房子住,咱俩不着急。何冰听完特别感动,觉得这媳妇儿真是没娶错。

2005年,何冰接了《大宋提刑官》,演宋慈这个角色。他把人物演得入木三分,剧一播出,观众全被他圈粉了,他也一夜爆红。从那以后,他的戏路宽了,接连拍了《我这一辈子》《情满四合院》《白鹿原》《北平往事》这些好剧,每部都口碑不错。他的演技扎实,演啥像啥,观众一提他就说,这演员真行。

事业顺了,生活也踏实了。何冰跟李海洋结婚23年,俩人一直恩恩爱爱,没啥大吵大闹。何冰常说,老婆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福气,没她撑着家,他不可能在事业上走这么远。他们的日子过得不算大富大贵,但特别温馨,家里总有种让人安心的感觉。俩人互相扶持,把小日子过得像港湾似的,暖和又稳当。

这23年,何冰从跑龙套的小演员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实力派,李海洋一直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俩人从1997年那顿饭开始,走到今天,靠的是互相包容和理解。何冰的事业能这么顺,离不开李海洋的默默付出。他们的故事听着朴实,可细想又挺让人感动,家和万事兴这话,在他们身上真是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