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黎巴嫩、哈马斯等根本不相信中国,虽然他们嘴上喊着反美,手里用的却全是美国造的电子产品。 从伊朗革命卫队的高层,到哈马斯地道里的士兵,如今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西方制造的手机、电脑和通讯设备。而他们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发送的每一条信息、行走的每一段路径,都可能早已暴露在敌方的掌控之下。 例如,哈马斯成员在使用大疆无人机侦察以色列军队时,飞行数据自动回传至美国服务器;真主党指挥官驾驶特斯拉出行,车载GPS信号被截获,导致以色列空军精准打击;伊朗军方将作战方案存储在微软云端,美国情报机构轻松获取了全部内容。这种情形,仿佛是古代战场上有人用敌方铸造的兵器作战,结果反被其牵制。 尽管中东的武装组织也试图在数字战场中采取反制手段,比如大量采购一次性使用的廉价手机、执行敏感任务时关闭设备电源与GPS,甚至用传统通讯方式替代现代手段,或在TikTok等平台直播火箭弹发射,以真假掺杂的信息干扰敌方判断。 但这些策略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因为现代战争的核心技术——无论是芯片、通信协议,还是卫星导航系统——仍牢牢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 这种处境揭示出一个本质问题:相比于武器装备,掌握关键技术才是真正决定命运的筹码。中东这些组织或许能够抵抗美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却难以摆脱对美国技术体系的依赖。就像许多人可能不喜欢苹果公司,但不得不承认iPhone的使用体验确实优越。这种技术上的依附,本质上就是一种新的殖民形式。 对中国而言,这更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如果不能牢牢掌握核心科技,未来也可能陷入同样的被动局面。华为的5G、北斗卫星导航、鸿蒙操作系统,这些自主研发的成果,不仅关乎市场竞争,更关系到国家安全与战略自主。 最终,这出“拿iPhone对抗美国”的现实讽刺剧,很可能有两种结局:要么中东地区彻底变成科技附庸,要么在困局中摸索出自己的技术道路。但可以肯定的是,21世纪的战争早已不再是枪炮横飞的时代,而是由芯片、数据与算法主导的新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