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刚和中国那边谈完资源协议,转头就让“亲信”格雷厄姆跳出来放狠话,说要对买俄罗斯石

刚和中国那边谈完资源协议,转头就让“亲信”格雷厄姆跳出来放狠话,说要对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500%的关税,嘴上没说死,但眼神已经点名中国了。 你品,你细品,这不是回马枪,这是明晃晃地打脸刚签完的协议。而且,这还不止一枪,特朗普政府另一边又祭出“大而美”法案,对中国背景的新能源企业来一记斩草除根。 表面上看,是特朗普对中国“再度强硬”。可真要看懂,就得绕开美国媒体那些铺天盖地的标签,看底层的动机、局势和节奏。 先说那500%关税,真的能落地? 就一个字:悬。 首先,数据不对。格雷厄姆嘴上说中印买了俄油70%,可真正的能源流向里,欧洲还在买俄罗斯天然气,印度买完俄罗斯原油还精炼转卖欧美,你怎么不制裁欧盟和印度?偏挑中国说事,套路太熟。 更重要的是,美国自己在进口什么,特朗普难道不知道?今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零部件、锂电、太阳能组件,几乎都是“补不上的洞”。 一刀切了?好啊,你连特斯拉都给拖下水。搞不好连选票都不要了。 再说了,500%这个数字根本不具备现实操作性,就拿今年4月加征104%关税的那波来说,中国企业每出口1美元就亏0.8美元,哪怕那时也没谁真敢玩命。而现在喊到500%,除了吓唬本国选民,就是拿来当筹码跟中国讨价还价的。嘴上喊得凶,心里门儿清。 然后是“大而美法案”那一刀,真能砍下中国新能源企业? 要说冲击肯定有,尤其是那些刚拿到许可证、准备在美国建厂的锂电池和太阳能企业,直接被政策“熄火”。但你要说能彻底封死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出口路,想得也太简单了。 全世界新能源供应链,有哪个环节是脱离中国还能跑下去的? 全球70%的电动车是中国造的,工业硅、有色金属、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这些上游资源,大头都在中国手里。你把中国踢出去,就像发动机少了曲轴,还想跑?美国本土造车厂都得骂娘,更别说全球车企。 你看佐治亚州的官员已经急了,直接写信给特朗普,说“别砍补贴,这些工厂提供了我们几千个就业岗位。”这不是什么“左右摇摆州的软肋”,这是特朗普政策的现实撞墙。 这就跟他当年打贸易战一样,嘴上喊着要重振制造业,结果一轮加税下来,通胀飙升、农民失业、出口减少,连自己家族企业都偷偷找中国代工。历史教训这么多,他真能不长记性? 那中国的动作呢?是不是“被动挨打”? 恰恰相反,这次中国的布局早就下在前头。 这几年,中国明显在“做减法”——减少对美依赖,主动把鸡蛋分散到东盟、拉美、非洲、欧洲中东甚至中亚国家的篮子里去。 你看今年出口数据,5月同比涨6.3%,对美贸易比重在降低,对全球新兴市场的覆盖在扩大。 这不是战术反应,是战略脱钩。 尤其新能源这一块,谁都知道未来是“锂电池+光伏+智能汽车”的黄金三角,中国已经在全球构建一套“自己带锂矿、自己造电池、自己输出标准”的产业闭环。 甚至就连特朗普嘴里喊打的那些企业,有些工厂就在东南亚、拉美设了壳子,中美打得再凶,后门照样走货。 也别小看中国在外交上的冷静反应——这次面对500%关税威胁,中方没有情绪化回应,也没急着发制裁,而是先亮出稀土供应协议,后放话“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你可以把这理解成高级别的“政策钝器”:你打,我就断你链;你闹,我就稳住盘。就看你美国到底要不要“硬脱钩”的代价。 最后说到底,特朗普到底想干嘛? 说白了,他现在做的,是“政治竞选语言”。这个人擅长的从来不是政策本身,而是制造议题。 但你别被这种语言表象骗了。他一边放狠话,一边跟中方低调谈稀土供应;嘴上要禁中国新能源,一边默许中资企业进驻关键产业链。 他不是疯了,而是精着呢——只不过这套“话糙理不糙”的做派,听起来就像是:不打你,是怕自己先断气;不是不想打,是手上没刀。 结语: 这回的“回马枪”,不是实力的反扑,而是选票的表演。中国也不是八年前那个被动接招的角色,而是主动布阵、稳中有进。 特朗普可以再翻一百个跟头,中国早已不是站在原地等着挨打。 别看他嘴上嚷得响,真动手的时候,还得考虑中国有没有“坏意”——其实他不是怕中国有“坏意”,是他自己已经没有好招了。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0
用户10xxx40 1
2025-07-03 12:29
那就再回到一开始时,相互加呗,又不是只许你加。